成語故事:走馬看花

華一書局
font print 人氣: 149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12月18日訊】
◎ 形容只看事情的外表而沒有深入觀察
◎ 相關成語:霧裡看花
傳說有個叫貴良的跛子,想找一位漂亮的妻子,便托朋友華漢做媒。這時,
正巧也有個叫葉青的姑娘,鼻子有些缺陷,一直找不到如意郎君。
華漢心裏暗自叫好說:「這兩人豈不是天上一隻、地下一對嗎?」不久,他卻遲疑起來,心想:「一個跛子,一個歪鼻,這件事可不好辦!」
這華漢平常最有主意,這點小問題自然難不倒。第二天,他便叫貴良穿戴整齊騎著駿馬,從葉青家門前走過;再請葉青打扮一番,手拿鮮花遮住鼻子,裝做低頭聞香的樣子。葉青慢慢的抬起頭,瞄見騎在馬上的貴良瀟灑儒雅、風度翩翩,不禁心神蕩漾、兩腮羞紅。貴良看到拿花遮羞的葉青,腰細如柳、嬌媚動人,心裏歡喜到了極點,馬上下聘迎娶。
洞房花燭夜,新郎興奮的掀起新娘紅巾,一看新娘鼻子奇醜無比,踉哴蹌蹌的倒退三步。新娘發現良是個跛子也大吃一驚,兩人想起當初「走馬看花的」情景,相對大笑起來說道:「這叫天作之合」。
以後,「走馬看花」便被拿來形容馬馬虎虎的望幾眼,而沒有仔細的去觀察。這個故事雖以喜劇收場,不過「走馬看花」卻不是做事、觀物應有的態度。
上面的故事只是傳說,「走馬看花」這句成語事實上出自唐朝詩人孟郊寫的一首「登科後」詩,詩中有一包說「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徧長安花」,寫登科後春風得意、心情歡愉,騎馬也不禁輕快起來,一天就將長安城裏的花都欣賞過了。長安何其大,短短時間就走徧,自然是「走馬看花」了。走馬就是騎馬奔走的意思。

※聯想與欣賞─老佛爺吃飯
北平不但是中國文化的精華所在,「吃」也是鼎鼎有名。北平吃的藝術所以能傲視全國,和住在這裏的皇帝老爺大有關係,就說慈禧太后吧!
慈禧太后喜歡氣派,傳說她每餐吃飯,面前就供奉了一百二十八道菜,而她只愛吃點醬蘿蔔,其它的菜她不過「走馬看花」,聞聞香氣,看看開胃而已。
有一回她到頤園觀賞雨景,正巧碰上開飯時間,於是二百多名太監一字兒排到宮裏的廚房,把一百二十八道菜用手傳遞到頤和園。等太后用完飯,每個太監的手都酸得擡不起來。
還有一次她搭火車到奉天祭祖,底下的人為了伺候老佛爺吃飯,在火車上整整掛了四節車廂作臨時的廚房,光是爐灶就有有五十座,廚子也有五十人。好不容易準備了一百多道豐盛的菜,慈禧太后卻只瞧了幾眼,吃了吃靠近她身邊的幾道菜,就叫人收拾起來了。@

摘錄自華一書局《兒童啟蒙文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挂小銀鉤。
  • 宋朝時候有個才子,名叫孫山,說話幽默,表情豐富,加上長相詼諧,當地
    的人便給他取了個「滑稽才子」的綽號。
  • 有一年,在廣東的考場裏,出現了一個衣衫襤褸,臉色慘白的落魄考生。他面無表情的端坐椅上,目不斜視、掁筆疾書。
  • 市場裏,熱鬧非凡,到處都是吆喝聲和討價還價聲。這時,有一個大嗓門的
    人喊了起來:「各位,你們看到沒有?我手中的這支矛,是世界上最鋒利的矛,不管什麼東西都能刺穿。」
  • 春秋戰國時代,宋國住著一個勤快的農夫,每天辛苦的耕田,從來沒有間斷,
    將稻田整理得青綠無比,一顆顆的稻穀又肥又大。
  • 江淹,又叫江文通,是南北朝時頗有名氣的文學家。寫作時文思泉湧,意
    到筆隨,一而就,乾淨利落。
  • 中國大陸只有在長江、淮河一帶才有水牛,江淮地方古時稱為吳所以那裏的
    牛也叫吳牛。水牛有一對大彎角,喜歡在泥水裏打滾,卻十分怕熱。南方氣候炎熱,太陽高照,水牛一見太陽便渾身發熱,喘個不停。有一次水牛在晚上見到月亮,誤以為是太陽,非常害怕,立即氣喘起來,因此有『吳牛喘月』的說法。
  • 孫陽,春秋秦穆公時候的人,又叫伯樂,懂得辨別天下馬匹的壞。伯樂本來
    是天上的星名,掌管天上的馬。孫陽懂得相馬,大家便叫他伯樂。
  • 戰國時代趙國的惠文王,得到一塊價值連城的和氏璧。璧是一種中間有孔的
    圓玉,相傳這丟璧是一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山發現的。玉在沒有雕琢以前外表和石頭沒有兩樣,當他把這塊石頭獻給厲王時,厲王以為他是瘋子,叫人砍掉他的左腳;後來他又將石頭獻給厲王的兒子武王,武王也當他神智不清,又砍斷他的右腳。武王的兒子文王繼位後,見到卞抱著石頭在荊山下痛哭,問明原因後便派人將石頭帶回去雕琢,果然是一塊晶瑩美麗的寶玉,於是將這塊玉取名為和氏璧。後來,輾轉到了趙惠文王手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