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松花江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談起

文怡

人氣 12

【大紀元12月8日訊】北京時間11月13日下午13時45分,吉林省吉林市的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新苯胺裝置發生爆炸。在5 個小時內,共發生爆炸15起,其中較大爆炸6起,現場的明火直到次日凌晨4:00才被撲滅。由於受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響,松花江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據外電報導大約一百噸苯類污染物傾瀉入松花江中,松花江污染帶長達135公里, 對環境的污染難以估計。

哈爾濱此這一事件突顯出中國工業發展,以環境污染為代價,且基礎設施、管控措施沒有跟上、盲目發展經濟的現況。

真相拖延不報,引起民怨

爆炸發生後,吉林石化公司黨委副書記鄒海峰,公司環保處副處長李志民和吉化總醫院副院長張鳳林等在13日夜裡的新聞發佈會上稱,對大氣污染情況進行的即時監測結果表明,沒有造成大氣有毒污染。

實際情況如何呢﹖大爆炸翌日早上十點,當局已發現吉林石化廠的苯等化學原料洩漏,三次抽驗松花江水質時,均發現苯含量嚴重超標,最高超標一百零八倍,但吉林省和吉林石化一直沒公佈,他們所採取的措施是加大上游水庫排洪,希望以此加快稀釋,並藉著幾百公里的河道去揮發、吸收苯,減低其濃度。

可是,由於污染很嚴重、污染帶長達135公里,很快將進入下游的黑龍江境內,吉林省當局無法獨力隱瞞事件,被迫在十一月十八日,即事發後第五天,通知黑龍江省政府。

而黑龍江省政府和哈爾濱市政府是如何反應的呢﹖省市政府足足等了三天時間,也就是11月21日,哈爾濱市政府一天內發了兩個原因完全不同的停水公告。

第一個公告(25號)稱,為了保證市區單位和居民生產、生活用水安全,市人民政府決定對市區市政供水管網設施進行全民檢修並臨時停止供水,現將有關事宜公告如下:一、自2005年11月22日中午12時起,對市區市政供水管網設施進行全面檢修並臨時停止供水,檢修並停水的時間約為4天(恢復供水時間另行公)。」

第二個公告(26號)稱,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雙苯廠苯胺車間發生爆炸事故。但松花江哈爾濱段水體未發現異常,預測近期有可能受到上游來水的污染。自2005年11月22日20時左右,市區市政供水管網將臨時停止供水,停水時間約為4天(具體停止供水和恢復供水時間另行公告)。

兩個公告的停水原因「大相逕庭」,引起市民的猜測、恐慌和不滿。居民把家裏能存水的器具都用上了,商店裡的瓶裝水及含水食品也搶購一空。各種傳言奮起,有曰地震,有曰被投毒,有曰源頭苯污染,有能力離開的,紛紛選擇逃離,機票搶購一空,一時機場、火車站人滿為患。

而11月23日下午,黑龍江省政府才首次向媒體通報松花江水污染情況。環保專家宣佈,約有一百噸苯污染物流入松花江水體,苯的含量超過中國政府認為是安全水平的108倍。但以監測的角度看,由於流速和河床因素,環保總局還無法得到準確的資料。

多家海外報紙就化工廠洩漏事件發表批評報導,認為中石油吉化公司與黑龍江地方官員拖延了太長時間才向沿江人民報告情況。新聞媒體質疑為甚麼當地居民一開始被告知停水的原因只不過是進行「例行檢修」。更多的民眾尤其是直接受害的哈爾濱居民,認為政府和有關部門是在刻意隱瞞真相,隱瞞涉及人民生死的重要消息,這種漠視人民生命安全的做法,令人難以接受。

苯污染生態危害大 俄求賠償

香港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指出,苯和硝基苯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雖然水中的污染物已經稀釋,但是污染物可能是沉澱在河床的淤泥中,一旦江中的魚類吞下化學品,就可能會受到污染,污染物進入食物鏈就可能引發一連串的生態環境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客座教授曹宏威也表示,苯和硝基苯屬於揮發性物品,但是哈爾濱現在的氣溫為攝氏零下十度,將影響到它們的揮發速度,污染物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散去。

松花江發生的苯污染問題也震驚了俄羅斯。據俄羅斯新聞網報導,俄國議會要求中國賠償黑龍江水污染。11月13日發生爆炸,大量有毒化學物質排放到松花江。而11月22日中國政府才正式通知俄羅斯,並說明黑龍江流域很可能被有毒化學物質污染。

對此,俄羅斯杜馬(議會)副主席亞歷山大.擴薩裡可夫發表聲明說,中國應該對黑龍江支流松花江水的污染給予俄羅斯索賠,以便俄羅斯採取避免生態環境災難的防護措施。而據擴薩裡可夫表示,賠償金額不少於幾百萬美元。「肇事方應該負責消除這場環境污染帶來的一切費用。」

在媒體方面,新華社報導俄羅斯駐中國大使感謝中方通報松花江被污染的消息,然而來自莫斯科的消息說,俄羅斯駐華大使拉佐夫對中國提出了不客氣的批評,抱怨中國方面多日隱瞞有關消息。拉佐夫大使對中國外長李肇星說,假如中國方面向俄羅斯早一點做出通報,俄羅斯的應對措施會更有效。

禁媒體報導

污染事件公開後,吉林省政府在爆炸發生後宣稱松花江水質未受污染,當時吉林媒體也無一報導,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張力軍,11月25日在記者會宣稱,國家環保總局事發後立即派人到黑龍江,協助防污,兩省也啟動應急機制,「力爭將污染損失降到最低」、「沒有群眾由於飲用松花江水而發生問題。

當被問到為甚麼事發後十天才向哈爾濱及下游城市公佈松花江被污染的消息,以及十二天之後才向更下游的俄羅斯通報,張力軍說:「資訊的發佈,我們理解有幾種方式,向公眾發佈是一種方式,向地方政府和沿線受影響的一些企事業通報也是一種方式我們認為,吉林省政府的做法是可行的,保證了群眾沒有受到影響。至於向俄方的通報問題,我想,從現在開始,這個受污染的水流流到黑龍江(俄羅斯境內)還有十四天左右的時間,影響程度會有多大,目前來看,它是在減弱,影響的程度會越來越小,所以現在把這個情況如實地、詳細地向俄方通報,我們認為時間也不算晚。」

海外專家評論說,中國環保總局和吉林、黑龍江兩省市政府管理人員認識不到他們這樣做是翫忽職守,草菅人命,公然把罪責都說成「功績」!其實這是對人民犯罪。著名家劉小波指出在重大公共危機上的處理上,中共官員的第一選擇總是隱瞞和欺騙,暴露了其背後是敵視民意和輕視民生的野蠻。他們覺得只要能夠隱瞞住危機、能夠矇騙住公眾,官員們就完全可以不管民意的訴求、社會的不滿和民生的安危。直到危機通過其他渠道的傳播在社會上造成流言滿天飛和大面積恐慌,甚至生命財產的損失已經大量出現之後,官權才會為了保證政權穩定而被迫地為公眾提供有限的相關信息。人民應該可以看出中國的官僚已令整個體製出現制度性失效,再不變革,中國的前途危矣!

松花江苯污染危及食物鏈,長遠危害不可低估

一位水專家表示,這次的污染可能會很嚴重,因為化學毒物在水中流的速度很慢。如果他們在水中停留夠久,江邊的土地將會吸收水中的化學毒物而進入食物鏈。如果這些污染物很不好,可能要花很多年才能消除。 河速慢的河流在冬天更慢,這更增加環境污染的風險。

星島評論指出,雖然溫家寶11月23日趕到現場督戰,但大陸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從SARS、禽流感、水污染等等危機中,還事實真相於民,學會剷除封鎖民眾知情權方面的做法,因為無數次的事實證明,政府對公眾撒謊都不會有好下場。@

──首發於醫藥生活613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松花江毒水今到佳木斯
從松花江苯污染說起
水污染事件攪動俄社會不安
章立凡: 松花江污染事件考驗政府信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