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維基百科緊縮投稿規則

標籤:

【大紀元12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景和編譯)著名的維基線上百科(Wikipedia), 原本是人人都可以投稿。最近由於一位著名記者抱怨其內容誤刊他涉及甘迺迪總統暗殺事件,維基已開始緊縮大眾投稿的規則了。

據美聯社12月5日報導,總部設在美國佛州的維基線上百科的創辦人威爾士(Jimmy Wales)說:維基現在要求投稿者必需先註冊,才可鍵入新的條目;但是如果只是修改現有的條目就可以不必註冊。

在著名老報人 John Seigenthaler 對維基百科抱怨發生不到一週後,維基就作了這項政策的改變。Seigenthaler早年曾經是羅伯-甘迺迪(Robert Kennedy)的行政助理,最近他在《今日美國》(USA Today)刊出的一篇特稿中抱怨道:維基百科在他的個人小傳中暗示說他被懷疑涉及對前司法部長羅伯-甘迺迪與他哥哥約翰-甘迺迪總統(President John F. Kennedy)的暗殺事件。

維基百科過去經常被當作為網路上群體智庫的典型範例,它的英文版約有 85 萬個條目以及至少 8 種其它的語文, 包括義大利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中文、日文等等。

自從 2001 年問市後,它逐漸成長為各種知識的大倉庫,其主題涵蓋極廣,從中世紀的藝術,到奈米科技都有。

能作到這樣多的數量,是靠著網路上的志工們在幫忙維護;包括許多位不同領域的專家,他們負責提供條目、也更改先前投稿的條目。

威爾士說,他希望註冊制度會限制新條目的增加。

威爾士還說,過去它無法阻止人們張貼錯誤的資訊,而新的流程會把它簡化;因為有 600 位志工審查、刪除有錯誤、誹謗性以及其它違反維基政策的內容。

對維基百科的造訪者來說,即使沒有註冊也還是能夠修改已經張貼出來的條目。至於註冊新帳號只要大約多花 15 至 20 秒,而且不需要填寫電子郵箱。

「我們希望把每天上貼的條目數量由數千減少到1,500 ,這樣審查人員就能夠改善品質。」威爾士說,「我們看到目前許多條目是一些衝動式的塗鴉」。

Seigenthaler事件顯示出網路上的匿名張貼常伴隨著不負責任。和傳統媒體以及書報雜誌不同的是,任何人都可以上傳材料到網路上卻不需要志工去確認資訊的來源是否可靠。

專攻美國言論自由的法律教授 Eugene Volokh 對於Seigenthaler 這件事的看法是:「我很同情他,這和其它的匿名張貼沒有甚麼不同。」他認為維基給偶而前來的讀者提供很珍貴的服務,但是千萬不能依賴它作為學術文章的引用依據。

Seigenthaler 是何許人呢?他是《今日美國》創報時期的編輯總監、前美國報紙編輯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Newspaper Editors)的會長。他在專欄指責維基百科把他個人小傳弄錯之後,維基很快刪除了被指控的錯誤。

但是,Seigenthaler 仍在某處發現錯誤的事實:志工們還把他和他在 NBC 當記者的兒子給弄混了。

同樣困擾的是,有關於 Seigenthaler 條目的修改記錄中,還有一段是把他貼上「納粹」的標籤,說他「很邪惡、憤世的、淫穢的同性戀者」。

威爾士說,那些評論也會被刪除。

Seigenthaler 說他的小傳被誤刊了132天,其中說他直接涉及甘迺迪總統與他弟弟的暗殺事件。小傳還說他從 1971 到 1984 都住在蘇聯。

Seigenthaler 說,他不認為新的註冊就會阻止有誹謗性的內容、醜聞或者故意的扭曲。維基百科或者是必須去解決問題,或者是將失去它現有的公信力。

「講創意的市場最終會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在這段期間,像我這樣的受害人會發生甚麼事,誰曉得呢?」Seigenthaler 說。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鄧肯、史維曼強調蒙郡減輕地產稅計畫九月一日截止申請
網路維基社群 打造知識王國
國際維基媒體大會四日在法蘭克福舉行四天
維基百科要加強門檻  剔除搗蛋份子亂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