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聯合國秘書長寶座面臨嚴峻挑戰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特稿)前伊拉克海珊政權曾利用聯合國「石油換糧食」計畫進行走私及收取回扣,負責監督執行計畫的聯合國官員也涉及貪污舞弊,使得素有清廉「不沾鍋」之稱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成為眾矢之的,要求安南下台的聲音不斷。

去年年初,國際間盛傳,前伊拉克海珊政權曾經利用聯合國「石油換糧食」(Oil for Food)計畫進行走私及收取回扣,而且有負責監督執行計畫的聯合國官員涉及貪污舞弊。消息傳出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KofiAnnan)即建議由聯合國進行高層級的內部獨立調查。不過,美國國會對於聯合國內部調查缺乏信心,也自行展開調查,甚至把矛頭指向因形象清廉素有「不沾鍋」之稱的安南。

去年十二月一日,美國參議院調查委員會負責人諾姆‧科爾曼(Norm Coleman)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文章,指責聯合國管理不善,縱容海珊藉「石油換糧食」中飽私囊高達兩百一十三億美元,要求安南辭職以示負責。美國眾議院也有五十多位眾議員連署,要求安南下台。

屋漏偏逢連夜雨,鎮日被媒體追問是否考慮辭職的安南,又因兒子曾經服務過的的瑞士公司和「石油換糧食」計畫有糾葛,尚有兩年任期的秘書長職位看來岌岌可危。

一九九○年代伊拉克禁運制裁期間,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鑒於伊拉克民生及醫療物資嚴重不足,基於人道考量,特別網開一面,通過「石油換糧食」計畫,讓伊拉克以出售石油的收入購買糧食和醫藥。由於伊拉克可以選擇出售石油的對象,海珊政權即利用聯合國監督機制的疏漏舞弊,甚至勾結一些石油公司以低價供應再轉手牟取暴利。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估計,在一九九七年到二○○二年之間,涉及貪污及舞弊的個人及組織所獲得的非法暴利高達一百億美元。美國國會的審計總署則估計,海珊利用「石油換糧食」計畫走私石油的獲利大約有五十七億美元,另外,他藉此非法徵收的稅金也高達四十四億美元。

安南二○○一年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石油換糧食」計畫會不會成為他政治生涯的罩門,還很難說。在美國國會議員聯手抵制下,美國總統布希對安南的態度也很曖昧,先是表示事態應詳加調查,但因安理會其他成員表達對安南的支持,布希政府稍後也表達支持安南的立場。不過,元月上旬,當時的美國國務卿鮑爾公開表示:聯合國對上述計畫的執行顯然管理不善,安南難辭其咎。由於鮑爾一直是布希政府中最支持安南的人士,他對安南的批評自然不能等閒視之。

國際媒體臆測,安南的地位已經風雨飄搖,覬覦聯合國秘書長職位者大有人在,不只是東歐、遠東地區準備提出候選人,連美國前總統柯林頓都有興趣。

堅稱與弊案無關的安南已體認到自己處境艱難,更了解聯合國的組織和管理有必要大幅改革。安南的幕僚長馬克.馬洛.布朗(Mark Malloch Brown)在元月上旬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安南準備進行一連串組織改造和人事革新。

歷史學者嘉必爾.柯爾可(Gabriel Kolko)曾批評,由於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可行使否決權,聯合國形同霸權的政治舞台。他認為,聯合國成立時先天不良,這個由強權主導成立的國際組織的發言權其實是掌握在強權手中。在冷戰期間,否決權幾乎癱瘓了組織四十五年之久。柏林圍牆傾倒之後,安理會是全球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武力解決爭端的組織,但在類似伊拉克的問題上,《聯合國》與美國唱反調,又讓它陷入與大國之間的矛盾中。

聯合國憲章有關和平與安全的條款雖然言明,它有維持和平、停火、禁止核子武器擴散、裁軍限武及武器檢查的功能,由於大國主權至上及軍事自主的考量,其實不願有獨立的聯合國部隊,聯合國的維和工作成效很難彰顯。此外,聯合國的預算和任務都由會員國決定,在變化多端的國際局勢下,運作不易;例如聯合國介入阻止一九九四年盧安達大屠殺的事件,因須仰賴各國提供兵力,在美國否決的情況下,它所能做的其實有限。科索沃和伊拉克,聯合國則只能收拾一點殘局。

一九九○年代以降,聯合國的功能多半著重於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例如人口控制、糧食供應、經濟開發、都市建設和選舉監督等。由於組織承襲舊規,人事不健全,聯合國在這些方面的工作也常遭詬病。

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增加許多新興民主國家,聯合國的組織也愈來愈龐大。當年的戰敗國-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已成經濟大國,也期望在國際組織有較大的發言權。不論從功能上和組織上來看,一九四五年在舊金山成立的聯合國絕對有必要重新審視其角色,做符合新世紀的改革,只是握有絕對優勢的會員國未必願意支持。

去年底,安南委任的安理會改革研究小組提出一項安理會改革報告,因為現任常任理事國對否決權問題仍有堅持,許多會員國的代表認為,改革計畫仍將是空中樓閣。

相關新聞
三十七美士兵喪生伊拉克  安南向布希表哀悼
西安千年古墓出土原始瓷器和漆木車馬
安南建議派和平部隊到蘇丹
南澳教師上崗須接受無犯罪記錄檢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