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联合国秘书长宝座面临严峻挑战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2月1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琳纽约特稿)前伊拉克海珊政权曾利用联合国“石油换粮食”计划进行走私及收取回扣,负责监督执行计划的联合国官员也涉及贪污舞弊,使得素有清廉“不沾锅”之称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成为众矢之的,要求安南下台的声音不断。

去年年初,国际间盛传,前伊拉克海珊政权曾经利用联合国“石油换粮食”(Oil for Food)计划进行走私及收取回扣,而且有负责监督执行计划的联合国官员涉及贪污舞弊。消息传出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KofiAnnan)即建议由联合国进行高层级的内部独立调查。不过,美国国会对于联合国内部调查缺乏信心,也自行展开调查,甚至把矛头指向因形象清廉素有“不沾锅”之称的安南。

去年十二月一日,美国参议院调查委员会负责人诺姆‧科尔曼(Norm Coleman)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指责联合国管理不善,纵容海珊藉“石油换粮食”中饱私囊高达两百一十三亿美元,要求安南辞职以示负责。美国众议院也有五十多位众议员连署,要求安南下台。

屋漏偏逢连夜雨,镇日被媒体追问是否考虑辞职的安南,又因儿子曾经服务过的的瑞士公司和“石油换粮食”计划有纠葛,尚有两年任期的秘书长职位看来岌岌可危。

一九九○年代伊拉克禁运制裁期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鉴于伊拉克民生及医疗物资严重不足,基于人道考量,特别网开一面,通过“石油换粮食”计划,让伊拉克以出售石油的收入购买粮食和医药。由于伊拉克可以选择出售石油的对象,海珊政权即利用联合国监督机制的疏漏舞弊,甚至勾结一些石油公司以低价供应再转手牟取暴利。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估计,在一九九七年到二○○二年之间,涉及贪污及舞弊的个人及组织所获得的非法暴利高达一百亿美元。美国国会的审计总署则估计,海珊利用“石油换粮食”计划走私石油的获利大约有五十七亿美元,另外,他借此非法征收的税金也高达四十四亿美元。

安南二○○一年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石油换粮食”计划会不会成为他政治生涯的罩门,还很难说。在美国国会议员联手抵制下,美国总统布希对安南的态度也很暧昧,先是表示事态应详加调查,但因安理会其他成员表达对安南的支持,布希政府稍后也表达支持安南的立场。不过,元月上旬,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鲍尔公开表示:联合国对上述计划的执行显然管理不善,安南难辞其咎。由于鲍尔一直是布希政府中最支持安南的人士,他对安南的批评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国际媒体臆测,安南的地位已经风雨飘摇,觊觎联合国秘书长职位者大有人在,不只是东欧、远东地区准备提出候选人,连美国前总统柯林顿都有兴趣。

坚称与弊案无关的安南已体认到自己处境艰难,更了解联合国的组织和管理有必要大幅改革。安南的幕僚长马克.马洛.布朗(Mark Malloch Brown)在元月上旬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安南准备进行一连串组织改造和人事革新。

历史学者嘉必尔.柯尔可(Gabriel Kolko)曾批评,由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行使否决权,联合国形同霸权的政治舞台。他认为,联合国成立时先天不良,这个由强权主导成立的国际组织的发言权其实是掌握在强权手中。在冷战期间,否决权几乎瘫痪了组织四十五年之久。柏林围墙倾倒之后,安理会是全球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武力解决争端的组织,但在类似伊拉克的问题上,《联合国》与美国唱反调,又让它陷入与大国之间的矛盾中。

联合国宪章有关和平与安全的条款虽然言明,它有维持和平、停火、禁止核子武器扩散、裁军限武及武器检查的功能,由于大国主权至上及军事自主的考量,其实不愿有独立的联合国部队,联合国的维和工作成效很难彰显。此外,联合国的预算和任务都由会员国决定,在变化多端的国际局势下,运作不易;例如联合国介入阻止一九九四年卢安达大屠杀的事件,因须仰赖各国提供兵力,在美国否决的情况下,它所能做的其实有限。科索沃和伊拉克,联合国则只能收拾一点残局。

一九九○年代以降,联合国的功能多半着重于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例如人口控制、粮食供应、经济开发、都市建设和选举监督等。由于组织承袭旧规,人事不健全,联合国在这些方面的工作也常遭诟病。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增加许多新兴民主国家,联合国的组织也愈来愈庞大。当年的战败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已成经济大国,也期望在国际组织有较大的发言权。不论从功能上和组织上来看,一九四五年在旧金山成立的联合国绝对有必要重新审视其角色,做符合新世纪的改革,只是握有绝对优势的会员国未必愿意支持。

去年底,安南委任的安理会改革研究小组提出一项安理会改革报告,因为现任常任理事国对否决权问题仍有坚持,许多会员国的代表认为,改革计划仍将是空中楼阁。

相关新闻
三十七美士兵丧生伊拉克  安南向布希表哀悼
西安千年古墓出土原始瓷器和漆木车马
安南建议派和平部队到苏丹
南澳教师上岗须接受无犯罪记录检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