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期刊: 學術研究的框框

標籤:

【大紀元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石玲編譯) 許多科學家在面對法律限制及諸多政治與社會爭論的情況下,對選擇研究與發表研究結果都會謹慎的三思而行。

美聯社報導,密西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研究者喬安娜.開普勒(Joanna Kempner)說:「似乎是爭論決定著科學家們做什麼研究與怎麼做研究。我們應該進一步的認清這可能造成的影響。」

開普勒與來自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與賓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合夥共同深入訪談了41位進行各種研究的科學家。他們發現一半的受訪者覺得受制於正式的限制;然而更多的受訪者表示非正式的遊戲規則影響著他們選擇做什麼研究與如何做這些研究。開普勒這篇訪談結果發表在2月10日出刊的本期《科學》期刊上,文章標題是:『被禁的知識』(Forbidden Knowledge)。

正式的限制包括﹕如聯邦政府禁止撥經費的胚胎幹細胞的研究,或是人體試驗等。

另有許多情況是各期刊有他們自己的規則,例如拒絕刊登被認為會危害國家安全的報告。也有的情況是擔心會觸怒某些團體,如反對動物實驗者;或憂心社會大眾對研究的觀感等。

然而這些正式或非正式的限制並非罕見,或完全不好。也做類似研究的州立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研究者底波拉.強生(Deborah G. Johnson) 說:「一方面,你希望一個專業有它的水準、規範、與自我約束。另一方面你也不希望當專業在做自認為正確的處置時,有會受到傷害的顧慮。」

在談到避免爭論性的研究時,一位受訪者告訴開普勒的團隊說:「我今生儘可能不做瘋狂的事。」

激進的維護動物權的團體曾侵入實驗室,放走動物並搗毀實驗。他們令許多研究者擔心。開普勒回憶一次訪談時說:「忽然間他說:『我怎麼知道妳不是來自於維護動物權團體,到我們這收集情報以損毀我們的地方?』」

有時商業利益也會介入。例如製藥公司會要求研究者不要發表某項研究結果。又例如一位研究者想研究在什麼樣的環境下較會產生性騷擾,結果沒有一家公司願意讓他問員工這類的問題,因為公司不想讓員工因此而產生訴訟的念頭。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藉華裔教授被中國扣押兩星期後獲釋返回美國
學者:台國會改革關鍵在品質提升而非減半
美大學暫停與中國大學學術交流
大專教師學術研究費分級 混教授錢比好講師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