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腦工作時如何應付干擾訊息

標籤:

【大紀元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歐陽宇編譯報導)紐約時報2月10日報導﹐在E-MAIL、即時訊息、GOOGLE搜尋引擎、電子商務及ITUNES音樂軟體發達的時代,坐在電腦前,潛在令人分心的信息不只有時出現,而且還非常誘惑人。人很容易分心,特別是當手上的工作十分耗用腦力。常聽見心裡唸著「還沒到中午吃飯時間嗎?」外部的干擾比如打進來的電話,很敏感,也很常見。易分心的人過去是削尖半打鉛筆或是點根煙,在今天,他們轉成去買、聽、看以及照著電腦插入的訊息做,全神貫注於電腦上的工作變得更不容易。

報導說﹐班德森(BEN BEDERSON)建立MARYLAND大學的電腦介面,他設計的目標是讓電腦使用者所受到外來的干擾降到最低,「我們嘗試用簡單的方法如何使電腦介面能夠有此項功能。」班德森博士是大學內人類與電腦互動實驗室的主任。

在電腦螢幕上移動卷軸往上或向下來看文件,舉個例子,有些軟體會造成跳頁,那是邀請去看跳入的頁面,要求眼睛去認識這文件,為了是使讀者繼續讀下去。要幫助人們了解去避免這些跳頁互動的重要性,班德森博士示範平滑卷軸,不只是眼睛容易閱讀,而且當大聲唸出時,可減少看錯。

但有些干擾不是由頁面跳入的邀請方式,舉例來說,比如透過E-MAIL。阿勒威教授和其他專家談到讓E-MAIL變聰明,以致於它知道何時可以打斷使用者。

「這是人類天性,想知道是否收到新的E-MAIL」阿勒威(ALON HALEVY)表示,他是華盛頓大學電腦科學的教授,擅長資料管理與人工智慧的領域,「我認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強迫使用者轉移注意力。」

但阿勒威教授說要達到此點是非常困難的問題,因為必須具備對軟體的部份自然語言(NATURAL LANGUAGE)十分了解,「完全解決自然語言問題還要數十年」阿勒威博士說,但「從E-MAIL汲取有用的資訊就簡單得多,這方面可以有很快的進展。」

班德森博士,瑞特博士(DR.RATEY)還有其他專家談到FLOW的觀念。FLOW,本質上,是指當人們正在從事一件需要相當程度注意力的事情,比如寫作,也就是全神貫注投入一件事時的狀態。

塞爾威斯基教授(Dr.Czerwinski)研究團隊正致力研究辨別Flow狀態何時結束,「外來訊息有可能打斷儲存」她說「或是在網頁搜尋結束才出現。」

塞爾威斯基教授又說,允許外來訊息插入的很好的時機,像是收到E-mail的通知,「大部份軟體會讓對話插入,不會留意你現在處於專注狀態」塞爾威斯基教授補充。

微軟正在發展可以學習去了解電腦使用者是在專注於哪裡,如何專注,這部份的研發就是微軟所說的「注意使用者介面」計劃(Attentional User Interface)。

「我們可以偵測使用者何時可以交談,或是何時處於Flow狀態」艾立克(Eric Horvitz)說,他是微軟資深研究員,指導這項研究計劃。

另一種要減少外來干擾的研究方向是預測性介面(Perspective Interface)

對預測性介面能否知道打斷注意力最好的時機,班德森博士抱持懷疑態度,「要電腦系統去猜出來,那是非常非常困難的」班德森博士說。打斷儲存,舉例來說,有可能是電腦開始比較多反應的時候出現外來干擾,「那是最關鍵的時候,不能打斷」班德森博士說。

預測性介面,如他們所說,不一定能解決外來干擾,他們有可能自己成為干擾,將問題丟給使用者。

班德森博士說「預測性及適應性介面的特質是使用者必須看每一次系統的建議,然後做決定,使用者要告知系統是否要執行。」班德森博士引述字串完成軟體,像是經常在手機看到的那種,「它是一種交換方式,必須看及評估每一個預測性介面提出的建議」班德森博士表示。

Csikszentmihalyi是Flow專家,認為打斷是有適當時機的。「我認為應該不用完全封鎖外來干擾,因為它可以是有用的」他說,「它可以清理我的思緒,在思考進行中,提供一個必須要的休息」

許多人,甚至是專家們,找出自己的應變之計,來維持自己工作時的注意力。

班德森博士試著每小時只花十五分鐘閱讀E-MAIL。阿勒威博士則是給自己設定時段,將大的工作分割成許多小的工作,「我說OK,我把這段寫完,然後我才讓自己看E-MAIL,瀏覽一下別的網站,或者是來杯卡布奇諾咖啡。」他說著,「若是我在工作間插入足夠的休息點,我要更激勵自己回來工作。」

彼得(Peter S. Hecker)是舊金山一位合夥律師,當他聽見新E-mail進來時的提示音,他會強迫自己再工作三十秒,然後才看E-mail內容,是三十秒,不是三十分鐘。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家提醒今天要提防情人節電腦病毒
三星開發首台具DMB功能筆記型電腦
康成:給楊天水的一封信
英特爾砸1億美元拓通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