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春雪銀世界 「玉」來愈美麗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許敏溶╱專題報導) 連日來鋒面南下,帶來初春濕意,也讓玉山變成一片雪白世界,積雪最深已達三十七公分,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表示,初春水氣充足,高度接近四千公尺的玉山溫度又低,過去幾天玉山才會大量降雪,傳統大多認為一、2月是雪季,預計玉山降雪季節將延長到3月,過去玉山就曾出現積雪超過一百五十公分的驚人紀錄,甚至下過「6月雪」。

一般民眾印象中,台灣下雪時間應該是在12月至隔年2月這段期間,過年後進入初春季節,照理說降雪機會應該不多,但是近日來玉山大量降雪,單日最大降雪量超過十公分,合歡山反而沒下雪,不少民眾心中充滿疑惑。

吳德榮分析說,下雪必須「水氣與溫度」兩個條件同時配合,相較於玉山,合歡山位置偏北,只要冷氣團溫度夠低,南下的冷氣團挾帶部分水氣,合歡山在冬天時下雪機率相當高;相較之下,玉山位置偏南,冬天溫度雖然都在零度以下,但是來自北方的水氣少,跑不到玉山就全部陣亡。

吳德榮指出,進入春雨季節,鋒面帶來豐沛水氣,加上玉山的低溫,故玉山此時反而容易下雪,反而是合歡山高度稍低,這幾天溫度並未降至零度以下,因此,合歡山雖然水氣夠,反而沒有飄雪,只是下著雨。

有趣的是,由於前往合歡山的交通便利,玉山冬季則是封山,在媒體推波助瀾之下,遊客可直接到合歡山賞雪,對於合歡山的熟悉度遠勝於玉山。

二、3月為玉山雪季,但是根據玉山氣象站的紀錄,玉山曾出現「6月雪」,玉山氣象站技士謝新添表示,雖然他沒有親眼目睹「6月雪」,但卻曾看過「5月雪」,大約幾年前的5月13日,當時剛好是玉山杜鵑花開的季節,沒想到玉山竟然下雪,不少杜鵑花因此被凍傷,也讓他開了眼界。

玉山3月雪 曾達一人深

記者許敏溶╱專題報導

玉山積雪達到三十七公分,這樣的深度已超乎一般民眾想像,但對玉山氣象站的謝新添技士來說,這只算小兒科,民國八十四年3月1日,玉山曾出現超過一百五十公分積雪,換班過程中,謝新添失足滑行長達一公里,所幸及時抓住一棵樹撿回一命,事後回想還是餘悸猶存;建議賞雪客要注意體力與設備,不要輕忽賞雪安全。

由於冬天封山,玉山氣象站冬天時幾乎與世隔絕,不過,謝新添表示,台灣平地鮮少降雪,生活在銀白的世界中,別有一番滋味,而且冬天連室溫都在零度以下,「每個地方都是天然的冰箱」,食物不必擔心會壞掉,甚至「上完廁所後尿馬上結成冰」,倒是為了觀測氣象儀器的資料,得先用熱水澆融,才能看到觀測數據,過程相當麻煩。

近日鋒面帶來的水氣,讓玉山持續降雪,謝新添說,三十幾公分積雪根本不算什麼,八十四年3月1日,他在玉山氣象站測得超過一百五十公分積雪,當天剛好是氣象站人員換班的日子,上山換班的三位工作人員,就因為積雪過深,走到半路時即被迫折返排雲山莊。

隔天三位工作人員再度從排雲山莊出發,中午時順利到達北峰氣象站,但平常只要三至四小時的路程,當天走了六小時,幾乎多耗費一倍時間。

謝新添回憶說,3月2日當天中午,換班人員到達後,他和另兩位工作人員隨即下山,當他們走到玉山主峰正下方,由鐵絲網架成的小路,完全被積雪覆蓋,他們只得從鐵絲網上方通過,就在行走的過程中,他腳踩到一處鬆軟的積雪上,瞬間人往山下翻滾,就算他拚命地想用冰斧穩住身體,但在光滑的雪地上,冰斧絲毫無法發揮作用。

謝新添就這樣在超過四十五度的坡地上滑行了四至五分鐘、約一公里遠距離,後來他幸運抓到一棵玉山元柏,才沒繼續往下滑落,但謝新添與同行的同伴,卻已嚇到臉色慘白。

回想自己從鬼門關前走一遭,謝新添至今仍心有餘悸,他也奉勸冬季登山的民眾,千萬不要光靠膽識登山,而且「經驗、體力、配備」為登山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連他這樣的老鳥,在熟到不能再熟的路徑上,仍然發生意外,可見雪季登山潛在的危險性。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