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一萬個希望 台灣愛心大團結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專題報導為南亞賑災,新聞局發起「一萬個希望」募得新台幣四億元認養孤兒,農曆年後也將與國內社福團體組團前往相關國家確認援助方式;新聞局能在極短時間匯聚社會豐沛愛心,確實立下一個象徵台灣凝聚團結,援外行動的難得典範。

南亞海嘯發生後,全球的援助活動雖然不絕,但如何有效援助,卻莫衷一是;相較中國僅有金錢援助以及醫療團前往,這類傳統的援助方式並不見得能對症下藥,尤其東南亞部分國家貪污嚴重,醫療行為也有適應與否的問題;台灣在這次南亞賑災上就顯得更具創意與用心。

其實,台灣在這波援外過程亦有轉折之處;外交部雖在第一時間對受創國分別捐助美金十萬與五萬元不等,但高層即認為杯水車薪,之後並陸續追加到五百萬美金,以及五千萬美金的經費與物資等。

另方面,本身在家扶中心有認養十名孩童的林佳龍,則從幫助受難孩童的角度進行思考;認為這是在外交部既有援助行動外,可以切入的方向;所剩的問題,是要如何在有限時間內,爭取國內資源的響應,所以在上月5日行政院會通過該案後,林佳龍即與國內媒體聯繫,確立「明天過後,一萬個希望」援助行動。

其實,對於南亞賑災,國內不乏有電子媒體率先響應,但因屬個別行動,成效有限;加上新聞局的構想很具體,目標也明確,就是針對因南亞海嘯受難的兒童,林佳龍當時還承諾,雖然國內對捐款有高度實力,卻一直沒有做出好的模式,因此無論是否仍任新聞局長,未來募得資金運用過程,他都會以監察人身分長期關注。

在新聞局的背書下,活動首先獲得媒體老闆的認同,本報創辦人林榮三先生並捐出五百萬元拋磚引玉;但除依賴媒體做為傳播管道,影劇界人士的參與更能產生風行草偃之效,為此,林佳龍也曾分別打電話給余天、張小燕、張菲、白嘉莉、葛福鴻、夏玉順等重量級人士,均得到正面的回應。

雖然新聞局在政府改造方案裡是將被裁撤,相關業務也會被新的通訊傳播委員會所取代,但如同先前推動第二至第二十五頻道為闔家觀賞及公益頻道的「不可能任務」一樣,新聞局是巧妙運用各方力量,整合資源推動公益。

賑災過程新聞局雖然相當主導,但各界也咸信這能創造更巨大的公益效果,因此,撇開暫時的競爭,展現令人印象深刻的合作關係。

最近這一年因國內的政治紛擾,就連媒體或影劇界人士,也不免受到標籤作用,在大環境不利下,這次藉由南亞賑災的重新凝聚,一方面證明國內是有絕對的實力幫助南亞鄰邦;另外也具良好的社會作用,對過於泛政治化的台灣可有所導正;再者,明確援助南亞孤童,也讓台灣更能深根扎於該區,長期而言,勢必有助提升國家利益。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