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聯合國腐敗醜聞的背後

陳勁松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9日訊】近些年,在以維護世界和平、推動人類進步爲己任的聯合國內部,發生一系列怪事:最積極推廣與捍衛人權的美國,竟一度被排斥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之外,與此同時,該委員會任由人權紀錄一貫惡劣的伊朗、古巴、利比亞等國把持;自九十年代初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又被以美國爲首的聯軍趕出科威特之後,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拒絕遵守聯合國決議,並於1998年悍然驅逐聯合國武檢人員,聯合國居然予以容忍;2003年,美國出兵伊拉克前後,法、德、俄、中等國領導人群起反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也竭力阻擾,一時間,聯合國與美國的關係空前緊張,以至於美國最後不得不抛開聯合國,單獨行動,進軍伊拉克,並一舉推翻薩達姆獨裁政權;之後,安南仍然一口咬定:美國的行動“不合法”……

俄國與中國的立場,並不難理解,畢竟,它們都曾經是薩達姆的“堅強”後盾。 作爲聯合國的發起國和最大認捐國,美國提供了聯合國總會費的22%。聯合國與美國關係的突然緊張,令人費解。另外,作爲美國的傳統盟友,法、德兩國表現出與美國空前對立的姿態,也不同尋常。善於思考的人們,覺得其中必有文章。

最早暴露的問題,是兩個字:利益。俄國、德國、法國分別在伊拉克擁有巨大石油利益,在薩達姆的一手安排下,三國分別控制了伊拉克衆多油井的開採權。中國在伊拉克簽下一系列工程承包合同,並有爲數可觀的勞務輸出。

接著曝光的,是行賄與受賄。2004年初,伊拉克臨管會發現薩達姆政權的石油輸出名單及相關文件,顯示:法、俄、中等國領導人曾收受薩達姆鉅額賄賂,因而違反聯合國決議,悄悄從薩達姆手中購買石油。伊拉克臨管會爲此表示:將徹底調查這些文件及其幕後交易。

這一切,正好說明:爲何法、德、俄、中等國頑固反對美國出兵伊拉克?以至於威脅在安理會動用否決權。它們甚至走得更遠,比如,從2002年到2003年,即美國對伊開戰前,中國政府曾秘密協助薩達姆加強空防能力,對抗美英聯軍。中方專門爲伊拉克設計了每個價值僅25美元的假雷達,用以引誘聯軍飛機,使其攻擊錯誤目標。薩達姆對這一設計大加讚賞,親自接見和嘉獎了中方空防專家。前伊拉克軍官披露:派往伊拉克的中方人員,爲了避免被人認出,故意蓄上鬍子、穿上阿拉伯傳統長袍,加以僞裝。

法、德、俄、中等國政府的“力挺”,使薩達姆錯誤地估計:美國不可能出兵, 薩氏獨裁政權將得以維持。大部分伊拉克前政權的高官,也都相信了這一估計,一直到美英聯軍的炮彈落到頭上,才如夢初醒。

隨著事態的發展,更令人難以置信的秘密曝光了:聯合國本身捲入腐敗醜聞。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聯合國制裁伊拉克期間,曾實施一項稱作“石油換食品”的計劃,該計劃負責人塞萬暗中幫助薩達姆政權以低價出售石油,自己從中獲利,其16萬美元的現金收入,來源不明。聯合國另一名官員斯特凡尼季斯,也涉嫌類似不法行爲。前任聯合國秘書長加利也涉嫌與伊拉克事務相關的醜聞。最要命的是,現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兒子科喬-安南也捲入這些醜聞,他從一家違法從伊拉克進口石油的瑞士公司,持續收取薪資,直到今年2月。

至於安南本人,在多大程度上牽涉進去,尚是一個未知數。但至少犯下瀆職罪,因爲,正是因爲他本人監督不力,致使薩達姆從“石油換食品”計劃中,輕易掠走213億美元,並使聯合國制裁伊拉克的決議,淪爲一頁廢紙。

部分聯合國職員曾醞釀彈劾安南,後來擱置,這一彈劾舉動,在聯合國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足見安南本人危機的深重。出於策略考慮,即爲了爭取聯合國在伊拉克事務上的合作,美國沒有要求罷免安南,僅表示應對醜聞“展開徹底調查”。英國表態繼續支援安南的工作,目的也在於爭取聯合國和歐洲各國摒棄歧見,在伊拉克事務上強化合作。

目前,“石油換食品”計劃的負責人已經被停職,聯合國高層的換血與改革,也即將展開。事態最終會發展到什麽程度,人們拭目以待。

透過聯合國的醜聞,人們對近些年發生在聯合國內部的一系列咄咄怪事,應該不會再感到奇怪,尤其應該明白,美國出兵伊拉克前後,安南以反對“單邊主義”爲藉口,始終予以抵觸,並且怒氣衝衝的真實緣由,那便是:安南擔心伊拉克政權更叠,導致攸關他本身政治前途的聯合國腐敗醜聞曝光。

另外,不難理解的是,爲什麽當聯合國腐敗醜聞曝光之後,法、德、俄、中等國領導人紛紛出面,誓死捍衛和支援安南?他們顯然擔心,如果安南倒臺,更多的醜聞可能曝光,有關指控更可能轉而指向他們。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陳勁松:病急亂投醫 北京扯上蘇丹
陳勁松:南亞賑災,中國表現如何?
陳勁松:說改革  話紫陽
陳勁松:中國經濟  失控的速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