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奧斯卡 愈來愈黑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3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曹玉玲特稿)黑人影星在白人主導的奧斯卡向來備受忽視,就連主持人克里斯洛克都說:「只有白人才看奧斯卡。」不過隨著黑人民權日趨高漲,奧斯卡也開始順應潮流,本屆奧斯卡創造了史上第三位黑人影帝,摩根費里曼的得獎讓黑人在演技獎項的得獎比率佔了五成,甚至今年共有五名黑人提名演技獎(傑米福克斯佔兩名 ),都可嗅出奧斯卡邁向「種族平衡」的大方向。

黑人,或者政治正確上應該說「非裔美人」,總人口佔了美國社會的十三%,但是七十七年來,奧斯卡影帝總共才產生三人,黑人影后只有荷莉貝瑞一人,最佳男配角有四人、女配角才兩人,這樣的數據實在「很難看」。

回顧七十七年的「奧斯卡史」,在一九七O年以前只有海蒂麥克丹尼爾和薛尼鮑迪獲得奧斯卡;八O年代有小路易高賽和丹佐華盛頓獲得;直到九O年代開始,黑人獲提名和得獎的比率才漸漸升高。

最「光榮」的一年是二OO二年,丹佐華盛頓和荷莉貝瑞兩位黑人同時拿下影帝影后;今年也不遑多讓,四位演技獎得主黑人就囊括兩名,加上唐奇德、蘇菲奧坎納達等人的提名,連主持人都不例外,奧斯卡可能從來沒有這麼「黑」過。

其實,黑人影星不是得獎才受忽略,而是從一開始選角時就很難當上男主角,即使當上了男主角,影片內容也不以奧斯卡喜好的「藝術片」為主。

主持人克里斯洛克就不忘自我調侃:「黑人電影都沒有真正的名字,例如『哈啦大髮師』,這不是個名字,而是地名。」

正如摩根費里曼在後台時所說,希望「種族」從今以後在奧斯卡都不是個議題,期望這不僅適用於黑人,也能適用於黃種人、拉丁美洲人等,且讓我們耐心看到這一天到來。

「黑人影星」奧斯卡光榮史

年份 獎項 得主(影片 )

1939 最佳女配角 海蒂麥克丹尼爾(亂世佳人 )

1963 最佳男主角 薛尼鮑迪(流浪漢 )

1982 最佳男配角 小路易高賽(軍官與紳士 )

1989 最佳男配角 丹佐華盛頓(光榮戰役 )

1990 最佳女配角 琥碧戈柏(第六感生死戀 )

1996 最佳男配角 小古巴古汀(征服情海 )

2002 最佳男主角 丹佐華盛頓(震撼教育 )

2002 最佳女主角 荷莉貝瑞(擁抱艷陽天 )

2005 最佳男主角 傑米福克斯(雷之心靈傳奇 )

2005 最佳男配角 摩根費里曼(登峰造擊 )

(製表╱記者曹玉玲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常看搜救犬新聞轉而關注 蘇宗怡目前收編5隻街貓
《龍捲風暴》7月中上映 北美首映票房估5千萬美元
第七屆馬來西亞國際電影節公佈入圍名單
新版電影哆啦A夢 以「音樂」為題展開大冒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