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手機族 讓民調失準

標籤:

【大紀元3月2日訊】〔自由時報編譯吳直耕╱美聯社華盛頓1日電〕他們是年輕、單身的都會男女,常常搬家,通常在外租屋而不購屋。但這個人口日益增加的族群,卻是民意調查專家口中最令他們頭疼的「手機族」 – 一個不使用家用電話的特有族群。

隨著這個難以追蹤的族群日益成長,將這些人精確納入民調統計或科學調查變得越來越困難。這些調查的範圍包羅萬象,從個人健康、商業運作到政治態度都有。但目前最迫切需要面對此一問題的領域係針對年輕人的調查,例如針對廣播節目聽眾所進行的市場調查。

民調公司「尼爾森媒體研究」研究員拉佛卡斯上月在紐約舉行研討會,討論如何面對只用手機的年輕人對民調精確性所帶來的挑戰。此外,它們也急於在下次美國總統大選前找出可能的應對辦法。拉佛卡斯說,業界仍不知道如何在統計上平衡手機與傳統家用電話的受訪者取樣。

手機族人口成長迅速。在2001年,他們只佔全美人口的○.五%,如今估計已達人口的七%。美國勞工統計局研究員塔克指出,美國十五至二十四歲人口當中,只用手機者將近五分之一。

不過,手機族增加只是民調專家要面對的問題之一。造成民調困難的另一個原因是越來越多人不願接受民調,尤其是手機電訪。電訪過去是最快速又有效的調查方式,也是進行民調的最主要方式,但在美國,手機受話者也要負擔話費,導致受訪者接受調查的意願低落。

手機使用者壓根兒不想接到民調公司電話,即使接到這種電話,通常都很不合作。曾進行手機電訪實驗的喬治亞州政府研究員史提表示:「人們會回說:『你知不知道你打的是我的手機?』有些人則乾脆掛上電話。」

美國2004年總統大選之際,民調界曾擔心難以聯繫到的手機族可能會影響調查正確性,但民調專家後來將年輕人的權重加重,使得電訪結果尚稱精確。雖然民調界成功躲過一劫,但想出因應之道已刻不容緩。由於美國法律禁止民調公司以自動撥號方式撥打行動電話,因此民調公司計畫改用人工撥號;此外,他們也計畫補貼受訪者的通話費,並改在週末進行訪問,同時擬定道德與安全守則,以免電訪危及部分手機受話者的安危,例如打擾到正在開車的駕駛人。

相關新聞
紐約悄悄流行手機干擾器
擁手機人士趨年輕化
台灣主要日報頭條新聞標題
富家女巴瑞絲通訊錄遭公開 友人電話響不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