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失真 房地産暴利揭秘

標籤:

【大紀元3月26日訊】前不久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組新的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04年全國完成房地産開發投資13158億元,比上一年增長28.1%,雖略低于2003 年增長30.3%的水平。此數據一公布,立刻在社會和業內引起了强烈反響。不少專家、學者紛紛站出來說,這份數據根本沒有什麽實際意義,而且這份數據與之前其他相關部門及業內統計的數據報告有很大的出入。

究竟是什麽原因使得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這麽不可信,各份報告所得信息不對稱的呢?〈焦點房地産網〉指出,信息不對稱,正是房地産暴利的源泉。市場經濟中信息越透明,交易的價格就越接近真實價值,然而目前中國的房地産市場却嚴重人爲的背離了這個規律。房地産商們爲了掙更多的錢,不停的挖著各種陷阱,造出了數不盡的數字黑洞。文章從以下五個方面揭示了房地産業內編造假數據的情况。

探秘一 :僞造資料來“套錢”

一位不願透漏姓名的開發商介紹說,房地産企業一般都具有高達70%至80%的資産負債率,他們敢以1000萬元的資金建造1億元的項目,以1億元的資金建 造10億元的項目,其它資金全部來自銀行。開發商針對國家和銀行的各項規定,來制定自己的對策。比如通過特殊渠道和銀行有關人員取得聯繫,打聽銀行內部消 息,修改資産負債表,以達到貸款的目的。

開發商通過抵押批文和樓盤從銀行獲取建設資金後,接下來就是用“假按揭”套取更多資金。典型操作手法是,搜集員工的身份證或一些不知情的人的身份證,簽訂虛假售房合同,然後和真合同混在一起從銀行獲得按揭貸款。

探秘二 :虛列成本很普遍

開發商在向物價局申報售價時也是動盡了腦筋。物價局有關人士稱,虛列成本,有意抬高報價,這是很普遍的事。比如某樓盤的開發商向物價局申報的價格是每平方 米7000多元。經過重重删减,最終核定的價格不到6000元,這被砍掉的每平方米1000元的成本是什麽?集資、贊助費,甚至違規罰款等不相干的費用也 都被開發商納入到“合理成本”中了。而且開發商在商品房申報定價上的黑洞還遠不止這些。

探秘三 :大多數開發商都逃稅

偷稅漏稅也是開發商發財的重要手段,現在一個項目一兩億的資金很平常,幾十億的項目滿大街。這要繳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那得交多少啊,這裏面的數字黑 洞應該沒人能算出來。2003年某市地稅局稽查分局耗費半年時間,對88戶房地産企業進行了稅收專項檢查,竟然發現87戶有偷漏稅問題。

曾經在中國建設銀行從事投資研究工作的李清明分析說,目前,開發商在繳稅過程中主要存在六個問題:一、在扣繳個人所得稅時普遍都存在少計稅收入;二、預收 款不繳稅或延遲申報納稅;三、項目連續滾動開發,項目决算期又有意無意地滯後,導致成本難以理清,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難以確定;四、借合作建房政策偷 稅漏稅;五、故意遺漏土地增值稅和印花稅;六、繳稅時能拖就拖,欠著不繳。

探秘四 :造假“樓盤銷售進度表”

一位在地産開發行業混了近10年的人士說,售樓處裏挂的樓盤銷售進度表您可千萬別相信,那都是開發商精心設計出來的,不管消費者什麽時間去看,表上永遠是 密密麻麻貼滿“已售出”的字樣,實際銷售情况却差遠了。之所以這樣做是爲了顯得自己的樓盤十分走俏,而且還可以等“大客戶”上門,避免遇到團購整層或數層 的大客戶時無法提供相應的物業。一般被開發商標爲“已出售”的大多都是較好的房源,這樣萬一“大客戶”沒來,還可以留到現房或准現房時加價出售。

探秘五 :吹虛“房展會成交量”

大家所參加的房展會中也有很多猫膩,每次房展會結束,主辦方都會公布成交量,這個成交量是怎麽統計出來的呢?一位親身經歷過的同行說,每天快閉館的時候, 工作人員就會挨個攤位問今天的銷售情况,參展人員如果照實回答說今天沒有,工作人員就會說:“沒有?那怎麽成,編一個,隨便編一個出來。”參展人員: “那,那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上海房地産風險危及銀行 央行警告
2004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 房地産居首
大陸房産勢力暗中積極推人民幣升值
草庵居士:中國房地産現狀與中國經濟拉美化 (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