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集寧路古城遺址的考古發現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3月30日訊】為配合當地的一條高速公路建設,內蒙古自治區考古工作者對元代集寧路古城遺址進行了為期3年的考古發掘,這個600多年前的城市雖然毀於戰火,但由於不復居住,反而保存下了古城的基礎原貌以及大量珍貴的窖藏器物,為研究元代的城市制度、經濟文化生活提供了翔實可靠的實物資料。

  據新華網3月29日報導,經過近3年的考古發掘,呈現出古城有街道七縱七橫,街道兩側分佈著成排的房址。古城劃分為3個區:官衙區、居民區和手工業作坊區。市中心為市肆所在地,它由十字街道和成組的房屋組成,在這些房址內,發現大量古錢幣和瓷器,還有成串的首飾及玉石玩物飾件。在其中幾個房址中,發現了烘烤食物的爐窯,爐窯內還殘存有烤焦的食物,這應是城內飯館一類的建築。反映出兵荒馬亂時,城中居民的驚慌出逃。在其中一組房址內,考古工作者發現了9處窖藏,除出土瓷器外,還出土了一套銅勺、銅匙、銅碟等器皿,結合瓷器底足處刻寫的「王宅藥鋪」或「藥」等銘記推斷,這是一處藥店所在。此外,古城內還發現了大量類似現在「門臉房」的臨街建築遺址和類似倉庫的較大型房址。這些都說明集寧路古城的商品交換也很興旺。

  集寧路古城遺址保存較為完好,房間內的水甕、牛腿瓶、石磨、石臼等生活設施原樣擺放,較為珍貴的金、銀、銅、鐵器以及瓷器、古錢幣等易於移動的生活用品均以瓷甕或其他裝貯類工具掩埋於地下。3年來,考古工作者在古城遺址內出土了數量可觀的完整器物,絕大多數為珍貴文物,有些堪稱珍寶。

  考古發現印證了史料所記載的位於遊牧經濟與農耕經濟交接地帶的集寧路當時為榷場──元朝在邊境所設的互市市場,也是草原絲綢之路東端的一個重要起點。路,為元代僅次於行省的第二等地方行政區劃。集寧路古城遺址曾入選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廣東發現大量商周石器陶片
古地重遊 十三行破解考古密碼
英考古隊發現3300年前沉船殘骸
台東考古發現 史前文化和原住民文化有淵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