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國不可忽視非經濟因素

標籤:

【大紀元3月9日訊】在多年來中共始終不曾放棄極權統治下,投資中國的非經濟因素,已經凌駕生產要素等經濟因素,成為左右投資成敗的關鍵。上回曾提到投資中國的國家及政治風險,其實只是冰山的一角。

「Made in China」的產品固然風行全球,但其品質良莠不齊,也多少給人「便宜無好貨」的印象。不過有道是「一分錢一分貨」,消費者若「貪」小便宜,買到劣質品或許是咎由自取。然而令人憂慮的是,中國製假貨甚至黑心貨的充斥市面,影響層面已威脅到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全。這也反映出投資中國必須要正視的一項極重要的非經濟因素,就是共產主義及思想對傳統道德文化的摧殘,使得在跛腳的體制內經改中,造就了一切向錢看的人心,早已忘卻「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古訓,於是黑心竹筷、黑心枕頭等面市;還流傳著喝了農藥沒死,因為農藥是假的;卻因喝了假酒慶祝重生而死亡的諷刺中國虛假文化的笑話。

可能有人要問,中國道德淪喪與我何干?其實關係可大呢!如果您是消費者,可要小心不要隨便購買來路不明的廉價品,除了極可能危及健康安全外,假貨黑心貨之所以有市場,就是因為有人貪小便宜,有需求就有供給,所以每個人可能都在無形中助長了歪風。

如果您是位投資者,更要仔細評量投資中國到底是否合算?而一位有良心的業者,所計算的投資成本,除了帳面上的土地勞工等成本外,更應考量如此低廉的生產要素,是不是政府強制徵收而來?是不是剝奪勞工該有的權益而來?甚至是委外壓榨勞教所的零成本勞動力而來?還有種種打通關節行賄的檯面下成本及人治而非法治的風險也應列入考量。

此外,共黨極權一向視人命如草芥,在中國人權問題仍然備受聯合國關注的今日,投資中國的台商,除了保持低調,求上天保佑得以人財兩全,全身而退,千萬不要像一些台商慘遭謀財害命之外;更應省思在利用這些政府管制扭曲生產要素價格所創造的利潤稅收上繳後,是否又再次被用來箝制人民、鞏固極權、打壓異己,甚至破壞正信。「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中國實質上龐大的金融壞帳及專政極權之所以能維持下去,持續不斷的外資投入與支持,能說沒有一點關係嗎?

《中國聚焦》編輯李約翰博士曾以香港為例,提到那裡的首富甚至比共產黨員都支持中共政策,他們並不想要民主。的確,一個商人如果將其錢與權結合起來,就可以在極權統治下獲得最大的利益。但是,也別忘了有錢還得有福分才能享用,否則「富不過三代」,因為「富、貴皆從德而生,無德而不得,失德而散盡」。

如果今天的中國沒有極權專制、人權迫害等問題,投資多少錢到中國都無所謂。做生意不只是在商言商,為了基業常青及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在現階段投資中國的種種非經濟因素,值得有良知的業者三思而後行。──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券商投資中國券商 16日開放申請
和艦:與聯電無任何關係
台各界關注聯電受司法調查
和艦百名前聯電員工 下波約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