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房價上漲背後有因——政府“操盤”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4月11日訊】中國境內央行房貸利息一再提高,但房價仍連漲不挫,過去政府和老百姓只把板子打到開發商身上,認爲是開發商爲了追求過高的利潤,才導致房價一個勁地往上躥。但最近有房地産商透露個中情節:政府政績追求和財政壓力“操盤”是導致目前的房價上漲背後因素。

據學習時報4月10日報道,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央行第二次再提房貸利息,並首次提高房貸的首付門檻。此舉是爲了抑制房地産的過熱需求引發金融風險和通貨膨脹。對有關部門認識到需求也有問題,報道稱,這是一個進步。但“需求拉動”和“地價上漲”的背後因素又是什麽?

3月17日新華社一則資訊報料其中的端倪:最近江蘇一家重量級房地産公司的老闆向媒體反映:某些城市房地産價格的過快增長並非完全是市場因素使然,而是政府“操盤”的結果,政府調控市場的“有形之手”充當了推動房價過快增長的角色。

地方出讓土地的收益成爲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據這位老闆說,有個城市爲了擡高出讓土地的價格,特意請他們這家公司來當“托兒”,與外地投標企業競價。這位老闆十分擔心價格擡得太高了,砸在自己手裏吃不消。政府的一位官員這樣“開導”他:“你只管往高裏擡價就行了,如果砸在手裏,由政府兜底,大不了再還給政府”,。吃了政府官員的“定心丸”,這位老闆競起價來底氣十足,果然使地價迅速飈升,再創這個城市土地出讓價的新高。

老闆表示,賣地越多,政府“手頭”越活;價格越高,收益越多。可以說現在不少地方出讓土地的收益成爲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而類似這樣由政府“操盤”推動地價上漲的事例在不少城市都存在著。

房地産成本中除了建築成本外,最大的一塊就是土地成本。中國一直以來一級土地市場均掌握在政府部門手中,擁有開發的主動權和房産市場的調控權。

衆所周知,政府先是採用協定出讓的方式,讓開發商獲得土地。但由於協定出讓存在暗箱操作,政府賣地的價錢大部分落入到了開發商和官員個人的腰包裏,政府財政並沒有得到改善。因此近年來,政府又改爲土地拍賣的方式,而不幸的是,政府只是爲了獲取更多的財政收入進而變本加厲把土地賣得出奇的高,完全不顧其對百姓的影響。所以也才有了上面所說的政府請本地房産公司當“托”的事。

成本轉嫁

政府土地拍賣的錢本,實際上並未投入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而開發商通過高價競拍拿到地後,周圍的道路建設和一些市政綠化還是要開發商來完成,從而致使開發商增加另一塊成本,開發商爲了保證自己的利潤,也就不得不把各種高成本轉嫁給購房者,這樣,房價焉有不漲之理?

另據披露,政府人爲操控土地通過價格傳導機制及其市場表現,對很多人的購房心理産生了影響,“早買”成爲不少購房者的共識,一些手中有餘錢而無投資渠道的人就把購置第二套、第三套乃至更多套房子作爲一種投資,從而表面上看起來,購房需求十分旺盛。

每當有人警告某個城市存在房地産泡沫時,當地政府都要進行嚴厲的反駁。結果是,在利益驅動下,許多地方政府以重新規劃市區、建開發區、大學城等名義圈地,不顧一切搞房地産開發。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希望房子價格越來越貴,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開發商,才能賣出更貴的土地價格。知情者表示,是政府的政績追求和財政壓力,使得行政對房地産業干預過度,導致目前的房價上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縣政府強行拍賣爭議土地 村民四處上告無門
上海房地産風險危及銀行 央行警告
2004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 房地産居首
草庵居士:中國房地産現狀與中國經濟拉美化 (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