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新支──台灣交趾陶

梅溪子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1. 國寶外運疑案引起的發現
首先請容許我小講一則二十年前的新聞故事﹐然後再切入本題。

1. 1 國寶外運疑案新聞
一九八幾年我們在美國的中文報紙突然看到一條小新聞﹐說懷疑可能有人欲將國寶文物從台灣盜運出境﹐幸好被海關發現而查扣﹐正在調查中。當時看了報紙只感嘆人心不古﹐也沒怎麼太在意 。

1.2 新聞真相
不久後﹐上述新聞之後續竟然值得華文報紙大編幅地專題報導﹐真相真的出人意料之外 。原來那些一度令台北故宮博物院專家誤鑒為禁止輸出的“國寶“﹐只是出自嘉義習藝人士之手、 但藝術價值奇高的台灣本土近代作品“交趾燒”。怎麼那些被報導的陶藝家的師傅竟然是我們小時候向他買過東西的那雜貨店老板﹖

1.3 結緣
交趾燒陶藝半世紀多以來﹐除了廟宇建築裝飾需要它以外﹐國人普遍不注意﹐ 但對中華文物有興趣的外國人倒非常喜愛而重視之﹐使它在台灣外銷市場大放光彩。這是我第一次知道交趾燒的美事。因緣湊巧﹐後來無意中又接觸到了更多有關資料﹐而今在此整理出來﹐與大紀元讀者們分享 。

2. 台灣交趾陶歷史簡介
(以下三段大多取材自1987 及1988 年台灣《 嘉義市文獻 》宗伯黃嬰先生大作。 )

台灣交趾陶是集塑造、繪畫及燒陶於一身之藝術精品﹐和廣東石灣陶皆同屬唐三 彩分支。原先源自唐山陶藝匠﹐多用於廟宇建築裝飾。 經葉王發揚光大於台灣嘉義﹐在日據時期日本曾以葉王師之交趾燒作品參加巴黎之萬國博覽會﹐被譽為東方絕品 。後日人將葉王作品列為國寶﹐并稱台灣三百年歷史﹐陶瓷家只出葉王一位。斯時葉王居住嘉義﹐因之日人稱謂之交趾燒俗稱嘉義燒。

及後在嘉義之藝徒林添木由葉王嫡傳弟子黃得意處承傳而得五金製釉法﹐發揮寶石釉及自身繪畫捏塑天賦﹐求真求實終能更上一層樓 ﹐其作品真可上追葉王傑作﹐而自成一代宗師。1937年中日戰爭後﹐台灣各地停止建廟﹐林師傅為了生活改行經商﹐但交趾陶技藝仍沒丟下﹐只是暫緩而小隱於市﹐其間辛酸非同小忍也。一位藝術家作品無門發表﹐每天還得忙於俗利。 當時或許他的人文素養以及淡泊內訥個性﹐使他能隱忍懷才不遇多年。

台灣光復後直至1978年﹐林師傅垂老已六十有八﹐但發善念﹐不想讓大放異彩國寶級交趾陶藝術在他手中失傳。於是他便開始傳授捏塑燒釉等技巧﹐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年裡不藏私而慷慨地傾囊相授慕名前來求教的學徒。現今雖然林師傅作古已久﹐第四代葉王徒孫們將絕活的交趾陶拓展﹐使之超越了寺廟民間傳統題材﹐而轉變為以民俗文物為主﹐作品內容包納了生活民藝及安家納福等有形象徵飾物。

3. 推論
看來林添木老先生比一般人更超脫﹐他為人處世樹立了台灣民間藝術家的風範﹐他在陶藝上的成就即是傳統文化傳承青出於藍的一個實例。

接著讓我們來賞析比較唐三彩和交趾陶﹕
唐三彩著重線條及色彩三彩﹐硬度大 燒度高﹐為體積較大的實用飾品﹔交趾陶著重形神且色彩七彩﹐軟度大燒度低 ﹐為體積較小的象徵飾品。其軟度大 燒度低之缺點已在逐漸改進中。

禮失求之野﹐中華文藝復興的重擔應在台灣﹐燦爛的新文化和新文明遠景中﹐交趾陶作為新唐三彩、變為唐七彩可能不是夢。@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