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的認定

雅淇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反串在表演節目中是吸引人的一個噱頭,古時候的戲子為何被人看輕或許這也是一個主因。因為女子裹小腳足不出戶,男主外,女主內等因素,基於男人保護女人的心裡將女人當成財產般的看顧著。所以演戲時的女子往往是長得清秀素雅的男子所反串的,然而如果只是單純的外表服裝改變其影響個人的心裡因素應該不大,但是表演戲劇就不一樣了,為了演出真實,往往一舉手一投足都模仿女子的婀娜多姿,嬌嗔眼神和語氣,長期下來常常連心裡都女性化了,所以同性戀在古時候也是早就存在的一個問題,只是因為禮教的社會對不合於人類的是非善惡道德觀就會被抑制住,無法顯現在檯面上,也就影響不了社會的善良風氣。

如今談民主,講人權,卻將這種錯誤的價值觀說成是個人自由,看看電視上年輕男子,甚至小男孩因為長得俊俏,從小被家人裝扮成女生,又唱又跳,當然偶而為之,或許覺得可愛有趣,但是人心是容易被引導的,多了掌聲,多了讚美,當事者往往失了準了,時不時家人朋友會要求他秀上一段反串秀,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加強錯誤的印象和習慣,這也是一種條件反射的訓練模式,例如每當給狗食物就同時出現鈴聲,到最後只要鈴聲一響狗兒就流口水,誤以為有食物可吃了。

教育即是使用方法改變人的,用對方法可將壞的改成好的,用錯方法形成習慣,一旦養成就難改了。「三歲定終身」「六歲定終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在提醒我們不要用遊戲人生的心態過自己的人生,如現今吸毒、販毒者雖說是向錢看齊,才會走上這條不歸路,但如果拒吸第一口毒品,一定不會讓自己沈溺在不斷下陷的流沙中。

男女性別的認定是從出生就決定的,當然不是說男的就要粗魯,女的就要嬌滴滴,而是希望男的溫文有禮,女的溫柔優雅,人人呈現和樂的氣氛,環境社會自然祥和,男女角色是陰陽平衡的一個支點。父母是家庭支撐的力量,父親在家庭的示範是愛妻子疼兒女,給兒子一個正確的身教典範,母親則是敬丈夫顧兒女,給女兒良好女性的模範。如果女性想要控制男性,壓住男性的性格,則男不男,女不女,子女也會錯誤學習造成錯誤的後果,別讓男性像綿羊,女性像老虎,一個有禮有節的社會一定是男女有別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國民黨籍立委黃昭順、黃敏惠和親民黨籍立委李永萍,今天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表示,將提案修正行政院組織法,增設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
  • 台北市教育局首度與五所北市高中職共同舉辦「性別平等成長營」,採童軍小隊制,有別於以往的性別平等宣導月活動。除倡導健康正當休閒活動,並建構性別平等環境,訓練高中職性別平等教育的種子學員,進而共同建立祥和社會。
  • 立委黃昭順和李永萍聯合女性立委宣示,在這個會期共同全力推動部會級的「性別平等委員會」,希望藉此統合國家的婦女政策方針。立委黃昭順認為,目前婦女的相關預算夾雜在其他科目中,欠缺專門的管考機制,往往造成政策執行時無法發揮實質效用。
  • 現今的社會,上班族「女強人」愈來愈多,尤其是女上司較多的公司,很多男性都受不了而叫苦連天,因為他們在公司內遭到女上司的性騷擾、性別歧視而飽受煎熬,希望能夠獲得「平等的待遇」。(王長偉報導)
  • 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普通高校在校女生數量比1998年增長了兩倍,然而卻有近七成用人單位限招女大學生,使得在中國女大學生在當前失業情形嚴重的環境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 由韓佳仁、ERIC主演的電視劇《新職員》在韓國播出後大受歡迎,播出該劇的MBC電視臺最近在網路上刊出搞笑連環漫畫:韓佳仁戴假髮、穿西裝,反串模仿男主角ERIC;ERIC則男扮女裝,“女人”到不行,模樣十分搞笑。
  • 【大紀元5月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五日電)位於中國貴州高原南坡從江縣高增鄉的占里村,是個坐落於深山大谷中的侗家山寨。據報導
  • 台灣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黃淑英今天表示,國民大會秘書處徵求工作人員,限身高一百六十到一百六十九公分女性才有資格,有明顯的性別歧視,並已違法兩性工作平等法及就業服務法規定,應予改正以免觸法。
  • 《Summer Snow》與《我想念我媽媽》,很難相信這兩者是同一部影片的名字。英譯中,一個字都沒對應上,也是讓人服氣。「我想念我媽媽」,直白,挖地三尺的接地氣,這類電影我大概率不看;「Summer Snow」,夏日之雪,如此的文藝脫俗,更不是我的菜。然而,完全不搭的兩者擺在一起,再加上鮮綠背景上鵝黃衣衫的小姑娘陽光燦爛的笑容,莫名其妙地,鼠標就點了上去。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