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圖收藏大戶分享老祕密

標籤:

【大紀元6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康俐雯╱台北報導
南天書局總經理魏德文也是位古地圖的收藏家,國立台灣博物館目前正推出「地圖台灣「特展,展場三百多件展品中即有一百多件、超過三分之一的展品是源自於魏德文的個人收藏。魏德文指出,古地圖中以Le Gendre於一八七○年繪製的《台灣與澎湖圖》與台灣關係最為密切。

魏德文表示,台灣這個地名第一次出現是在一五五四,Lopo Hemem所繪製的《世界圖》中,當時被稱為Fremosa,Lopo Hemem的兒子也是一位航海描繪師,他將台灣改稱為Fermosa,也是從那個時期開始,台灣的地理形狀在古地圖上有了不同的變化,一五九六年時台灣被Linschoten在《中華級東印度諸島精確海圖》中繪製成三個島嶼(包括大琉球與小琉球)。但因為海圖在十七世紀屬於極度機密,許多地圖只有唯一的一張,不曾向外流傳,故即使錯誤也不可考。

一直到十七世紀末,西方耶穌會士才在清朝康熙皇帝的允許下,真正進入中國領土進行實地測繪,最有名的馮秉正傳教士將北京定義為經度零度,偏東四度即為台灣。

魏德文認為與台灣關係最為密切的一幅古地圖,應是由Le Gendre於一八七○年繪製的《台灣與澎湖圖》,Le Gendre曾任美國駐廈門領事,後由日本外務大臣聘任為顧問,主導當時清廷與朝鮮的定位,影響了日本對台灣的看法,不但後來造成台灣一八七一年八瑤灣事件,最後還使清廷在馬關條約中割讓台灣給日本,已影響台灣的近代史發展,地圖的影響力之大由此即可窺見。

至於如何辨識古地圖的真偽,魏德文舉例說,最簡單的方法可由文字字體(早期多為羅馬體或歌德體)或印刷方式即可辨別,尤其銅版印刷會造成凹凸不平的表面,故十七世紀的古地圖如紙張平整即可斷定為贗品。(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旅美中國學人評張春橋
澄清坊間各种傳聞 三毛自殺真相15年來首度披露
邊城浪子:山之戀--原點
老年人居住環境的選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