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家馬龍為「六四」揮毫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6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在1999年,為了紀念「六四」十周年,並貫徹「教育下一代,接好民主棒」的理念,香港支聯會與漫畫家馬龍合作出版「血染的歷史」漫畫集,到目前為止已印行第四版。馬龍表示,原稿用了大約半年的時間完成,其間花了很多時間在收查資料上,他說出版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以漫畫的方式,幫助「六四」當年年紀尚小的朋友認識「六四」的歷史,讓他們更容易接受。

感覺有人陰謀營造六四

馬龍說在他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六四」是一個陰謀:「我的感覺是,我得出的感覺是,當學生的情緒一退潮的時候,有人去挑撥他們,因為我將日期一排列出來,就可以看到這個感覺,一個相當強烈的感覺就是,學生一退潮,就有些挑撥,令到他們再在原處,這個其實是個陰謀來的,有人不想這件事結束,結果就是推到最極致的時候,發生這様的六四屠城事件,而最後誰最得益呢?這人物是呼之欲出啦!」

他回憶說,當年「六四」事件發生後,大家一度意志消沉,甚至失去創作的意欲,許多作家和漫畫家包括他自己,唯有效仿文匯報最經典的社論「開天窗」(當時的文匯報有一天的社論欄內,只登了「痛心疾首」四個字)方式,他說:「開天窗是覺得最能表達自己感受的方式,甚麼都講不出來,講不出來,我們好像甚麼都不能跟其他人對話,只能夠這樣表達自己的忿怒。」

當年入行漫畫的多數都是熱愛祖國之士,馬龍說,那時候筆就是武器,無論是寫文章或漫畫,都對民眾起到了傳達訊息的作用,特別是漫畫,能透過通俗簡單的畫面讓不同社會階層人士明白背後表達的東西,對集結民心起到很大作用。不過,當執政者緊握政權後,卻反過來壓制漫畫的創作自由。

中共執政下打壓政治漫畫

共產黨執政後造成這麼多的錯誤,馬龍認為最大的原因是它的「造神運動」。他說:「它將毛澤東造成一個神,但漫畫家最不喜歡將人神話化,我們喜歡將領導人漫畫化,剛好相反。我覺得中國如果能容許政治漫畫的話,我們根本不會有這個(六四)事件發生!因為共產黨在建國以後,如果不是打壓政治漫畫的話,容許民間有新聞自由、創作自由,包括政治漫畫的話呢,它根本造不出神出來的。」

馬龍指出,其實共產黨早期奪得天下是靠文化界,尤其漫畫家的幫助。「它自己都知道,槍桿子和筆桿子同樣重要,而筆桿子包括漫畫家,從歷史看到當時漫畫家在內戰,和國民黨鬥爭時出很多力,因為中國有很多文盲,文盲你寫多好的文章都沒有用,但漫畫就可以讓他們知道一些事和鼓動他們。」馬龍說目前在國內也有諷刺社會現象的漫畫,但跟香港的不同,只能敘述事情的表面,不可以牽涉到背後負責的官員和根本的原因。

商界辦報創作空間受窄

雖然,在創作政治漫畫方面暫時沒有人給他壓力,但馬龍坦言,香港回歸以後能發揮的空間明顯縮小了。「剛開始畫漫畫時,幾乎每張報紙都有政治漫畫的,尤其是大家都非常關注的回歸問題,大家都不介意,而且以前的報紙大都以文化人辦報的格調為主,和現在不同,現在以商界辦報的格調為主,是其企業的一部分,它犯不上為了一份報紙得罪很多人。」
對於共產黨,馬龍表示20多歲的時候,發生「文化大革命」時就已經知道共產黨是不值得相信的。他說:「馬列主義這種理論已經過時了,如果按照鄧小平所講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來講,它完全過不了關了,共產黨只不過利用它來維持它的門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組圖精選:香港「六四」遊行
中共「六四」前大抓捕
「中國現狀與未來」系列研討會歐洲巡迴
任不寐:專訪劉賢斌的妻子陳明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