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說唱藝術介紹

何謂「相聲」

■王振全(漢霖說唱藝術總監)
font print 人氣: 326
【字號】    
   標籤: tags: ,

相聲釋意:

所謂「相聲」即為「有相﹙象﹚之聲」,例如我們說「貓熊」代表像是貓的熊,而「熊貓」則是代表像是熊的貓一樣,所以「相聲」是以「聲」為主,以「象」為輔;在聲音發出的同時,肢體語言﹙相=象﹚會自然的流露,於是「聲」與「象」就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結合而為「相聲」。

相聲基本認識:

﹙一﹚、相聲的說話:相聲就是說話,就是一般的人在生活上怎麼說話,相聲就怎麼說話,它應該是最自然的語言,也是生活中的語言,有人形容說相聲最好的情況就像是兩個老朋友見了面自然說話一般的情景;所以相聲就是正常人說的正常生活中的正常話,但是要略顯誇張。

﹙二﹚、相聲的誇張:相聲的誇張是必要的,因為它要吸引聽者的注意,並且引導觀眾在作者設定該笑的地方就一定會有笑的反應,那麼它所使用的語言跟動作就不得不是略顯誇張的。然而相聲不能誇張過火,因為相聲的內容是從生活中淬鍊提昇出來的,所以還是要貼近於生活,才會講起來自然、生動、活潑。

﹙三﹚、相聲的內容:相聲演員所說的話並不是張嘴就來的,那是將生活中的題材經過藝術加工之後,所成為的一種講究跟精萃的語言,所有的劇本都是經過多少次的去蕪存菁;能夠三句話說完的不會用到第四句,甚至於我們可以說它是一種「增一分太肥,減一分太瘦」,並且讓人捨不得不聽的語言。

﹙四﹚、相聲的「文稿」跟「語言」:有些劇本上的文字是不能直接透過那個字音來說的,尤其是那些發聲詞、語助詞或感嘆詞的虛字音更要注意;所以一個相聲演員在講話的時候,必須要更講究一個「自然」跟「生活化」的原則。

例如說:
1. →小狗「汪汪」的叫→可是古今中外的狗,沒有一隻真會「汪汪」的叫。
2. →「咦?」→在生活中我們感到懷疑時並不會真的發出這個音。
3. →「咱們倆」→台灣的語言跟大陸的北平話是有出入的,我們台灣應該是說「我們倆」,比較順耳。
4. →「唄!」→這個字在台灣的在地文化中並不使用,一旦使用就讓人聽不懂。
5. →「幹啥?」→「啥」這個字在台灣的在地文化中也不太使用,應以「什麼」來取代。
6. →「敢情」是這麼回事兒!→理由同上,應使用「原來」是這麼回事兒!
7. →「這怎麼著?」→理由同上,應使用「這怎麼回事兒?」或「這怎樣樣了?」

﹙五﹚、相聲的文化是「笑」的文化:笑是相聲的特色,不會讓觀眾笑的相聲是絕不能稱為相聲的;所以相聲就應該讓人聽起來舒服、自然、順耳,所以在地演員一旦在語言上去刻意模仿大陸味,就讓人聽起來不自在,既然不自在也就讓人很難笑的出來了。所以最好的相聲語言表達方法,就是用您現在自己所使用的語言從而去講究它!

﹙六﹚、其他:最後,您當注意語言的本身也有它的標點符號,而且在每一句話之中,應該都有一兩個重點跟重音是應該被強調的;通常以聲調﹙聲的部分﹚加上做表﹙相=象的部分﹚,就能讓人領會這每句話的背後情境了。

此外,由於中國傳統表演藝術的領域,大都是由男性擔綱演出,主要是因為男人中氣足又沒有形象上的顧慮,加上相聲又是屬於一種諷刺意味特別強的類別,一般都是針對社會上存在的不良現象來口誅筆伐;所以關於女性講相聲的部分,就應該要看所講的稿子內容跟性質來決定,如此方能雅俗共賞、老少咸宜!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 加官進祿、長命百歲、金榜題名、家庭團圓,都是人們對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戲就能得到嗎?非也。天官出場時的定場詩講得清楚:「瑞靄祥光紫霧騰,人間福主慶長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 七年出國三十多次,足跡幾乎踏遍全球之後,陳錫煌不免感慨,懂得文化的外國人,願意千里迢迢來看戲,但傳統戲劇在台灣卻非常弱勢。憑著一股「藝術的東西不能給外國人看不起」的志氣,2009年,陳錫煌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
  • 大幕拉開,雄渾的圓號響起,氣氛凝重。只見江水滔滔,霧氣瀰漫,一艘艘戰船正在行進。諸葛亮一襲白衣,羽扇輕搖。面對沉沉夜色,他胸有成竹。兵士們奮力搖槳,向曹營進發。接近對方水寨時,諸葛亮命士兵擂鼓吶喊,鼓聲引來曹軍箭如飛蝗,射中船上綁紮的草人。很快,孔明收箭十萬餘支,滿載而歸。
  • 皚皚白雪,連綿青山,芳草萋萋,悠揚的笛聲緩緩而出。隨之,樂曲節奏轉而明快昂揚,一群藏族少年們躍然而至。他們揮舞著的雪白長袖飄曳在雪域高原的藍天白雲下,純潔無瑕。這是神韻作品的早期節目《為神歡歌》的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