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問世60週年和止戰作用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7月1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布拉克2005年7月16日華盛頓報導)2005年7月16號是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60週年紀念日。當年的試爆現場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片對外封閉的沙漠地帶,現在這個地區屬於政府導彈基地的一部份。通常那裏只在每年4月和10月向公眾開放一天,但是今年遊人也可以在原子彈試驗成功60週年這一天參觀這一歷史性的景點。

*目擊者言*

爆炸的強光令人目眩,強烈的爆炸驚天動地。參加過第一次原子彈試爆的威茨勒對爆炸產生的火球仍然記憶猶新,他當時負責為高度保密的政府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工程測量爆炸的強度。原子彈爆炸時,他位於爆炸現場15公里的地方。

他說:“起初這就像一次常規炸彈的爆炸,但是當火球和煙雲越升越高時,人們開始對爆炸的規模有了一種新的感覺。爆炸產生的強光經久不絕,令人目眩,和我所見過的任何爆炸都不一樣。”

現年81歲的捨費德當年住在距離爆炸現場200公里遠的地方,她說她看到爆炸產生的一道絢麗的彩虹。但是她當時並不知道這是甚麼炸彈,直到1個月以後,她才知道她目睹了一場核爆炸。

她說:“那天早晨我起床時,發現天空閃過不同尋常的耀眼強光,持續了大約幾秒鍾的時間。隨後我看到五顏六色的煙雲,非常美麗耀眼。”

*當年景象*

二戰期間,美國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並首次使用了原子彈。美國當時與時間賽跑,爭取比納粹德國先研製出這種致命武器。1945年,第一顆原子彈的鈽元素核聚裂裝置在這座原來是一個牧場的房子裡組裝成功,然後這枚原子彈被運到附近的試爆現場,安放在這座30米高的鐵塔頂端,在凌晨5點半鍾引爆。

爆炸在地面形成了一個直徑700多米長的大坑,巨大的熱量融化了鐵塔的絕大部份,並把這塊沙漠地帶的沙子融化成堅硬的、晶體狀的放射性物質。後來這個大坑被填平,融化的沙礫都被埋在地下。但是遊客們現在仍然可以發現這些物質的殘跡。有人說:“這就是這種物質,挺好玩的。”

這種物質以前含有強烈的放射性元素,但是正如這些高中生所顯示的,60年過去了,這種殘留下來的物質中含有的放射線已經微乎其微,對人體不構成危害了。一位學生說:“根據我早些時候的測量,這裡面的幅射線已經消失殆盡。”

今天,試爆現場已經沒有多少往日的痕跡了,鐵塔也只剩下幾條腿,人們在核爆炸後填平的大坑上樹起一座紀念碑。就在這次核試驗之後大約一個月左右,美國軍隊在日本的廣島和長畸投下兩顆原子彈,造成巨大的破壞。此後不久,日本政府宣佈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二戰老兵:原子彈救了我的命*

杜布瓦二戰期間曾是美國轟炸機飛行員,他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後鬆了一口氣。

他說:“我們都知道,如果我們繼續以常規武器轟炸日本,將會造成越來越多的破壞。當然廣島和長崎遭受的核打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當時如果不是那樣的話,我們可能就必須強行登陸或採取其他軍事行動,那樣就會對雙方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

湯姆.納申當時在美軍準備登陸日本的軍隊中服役,當時預計美軍將為此付出慘重的傷亡。日本遭受核打擊之後,納申不必參加登陸日本的戰鬥了。他說:“我對反對使用原子彈的人感到不滿,因為我覺得是這兩枚原子彈救了我的命。”

*未來之憂*

亨納爾是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他隨同一個旅遊團來到第一顆原子彈試爆現場。他對未來核武器的發展感到擔憂說:“我希望國際社會努力限制核擴散,制止研製核武器,不然的話,隨著核武器的不斷擴散,核武器遲早會在戰場上,在危急關頭或在恐怖襲擊中被使用。”

參與第一次核爆炸的威茨勒說,研製出核武器的科學家當時並不確切地知道他們研製成果的意義。但是隨著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帶來核子時代之後,世界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變化是好是壞,目前還不好說。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前長崎市長批評小泉純一郎開啟走向戰爭之路
美國防長:伊朗假選舉選出強硬派
駐韓美軍司令稱可擊敗北韓
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將建於法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