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政治人物力爭上游 不怕出身低

呂秀蓮幼年險被賣掉 楊麗環曾接受資助長大 靠不放棄學習的心實現夢想

人氣: 6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7月17日訊】 (大紀元綜合報導)台灣政治舞台經歷了開放黨禁報禁、解嚴、民意代表全面改選、總統直選等;促使社會多元蓬勃發展,創造經濟奇蹟與政治民主。許多政治人物就是生長在那艱苦卻充滿種種契機的時代,他們人窮志不窮的童年記憶與力爭上游的人生觀,對身處不同環境的年輕人而言也是彌足珍貴。

呂秀蓮:幼年差點被賣掉

副總統呂秀蓮16日在台南市參加首屆女兒節成年禮時,說出自己幼年險些二度被父母賣掉的心酸故事,她解釋並非父母不愛她,而是不捨她在家受苦,希望她到更好的人家得到好的教養。還好,家裡兄姊不忍她被賣,兩次都將她藏起來。

呂秀蓮說,因從小被認定女兒「沒路用」,她暗自發願要自己變得「有路用」,小學一到六年級,學業成績都拚第一,常拿獎狀、獎品回家。

她從小立志要當第一位女醫師,甚至女法官,不過,長大後想想其實第一名是很孤單、辛苦的。漸漸的她體悟到人生不見得樣樣都要求第一,要求的是做人心安理得、不要做對不起自己的事,畢竟人生只有一回,過了便不再。

楊麗環:不放棄學習的心

曾接受家扶中心資助的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楊麗環,父親在她12歲時過世,留下6名子女及龐大醫藥費,家中經濟完全靠不識字的媽媽賣菜、賣水果及打零工養活,大姊也在小學畢業後為幫助家計中斷學業,最小的弟弟和妹妹都要接受家扶中心的扶助。

楊麗環表示,父親過世後,小妹不幸患血癌,讓家庭更雪上加霜,幸遇兩位美籍人士資助度過難關,除金錢外,兩位美籍人士還千里迢迢的從美國寄來書籍、衣服等,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及鼓勵。

楊麗環在下課後就必須打工協助家中經濟,但一顆不放棄學習的心讓楊麗環在半工半讀的情況下,順利唸完高雄師範大學,並成為國中老師。擔任教職8年後,毅然決然隻身到法國巴黎留學,實現她的夢想。

後來正好有里長選舉,楊麗環在沒有任何背景經驗下,開始親自拜訪社區1,200多戶居民,本來完全不熟識的里民,受到她熱情的感動,許多人甚至義務幫她助選,順利當選里長。

從政後楊麗環依然努力學習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順利當選第5屆立委,去年底高票連任第6屆立委。

楊麗環說,現在台灣經濟環境比以前好太多了,但貧富差距卻讓人憂心,她一路走來,體會的就是「珍惜目前擁有的一切,不放棄學習,不管面臨的環境有多麼艱難,夢想最後都可能實現」,希望這樣的人生觀對身處不同環境的年輕人,帶來些許的幫助。

蔡勝佳:放牛讀書深知農苦

出生台南縣新化鎮的親民黨籍立法委員蔡勝佳(不分區),直到大學畢業前,都幫家裡務農下田,唐代詩人李紳「憫農詩」中的「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名句,蔡勝佳感受特別深刻。

舉凡放牛、餵豬吃飼料及下田耕作等,蔡勝佳都實際參與,「暑假都到田裡耕作,每次開學時,全班就屬我最黑」。但蔡勝佳自豪地說,他從未補習或留級。

蔡勝佳憶起讀書生活表示放牛的時候,牛在吃草,他就在田邊看書;晚上牽牛回家,家裡沒電燈,就點蠟燭繼續念,最後以「吊車尾前面一點點」的成績考上初中。

蔡勝佳在台灣省政府服務時,一邊工作,一邊赴美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大概連我爸都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念到博士」。

黃宗源:勤補拙 誠待人

身兼國會議員與民間獨資企業負責人身分,台灣團結聯盟立委黃宗源的家族世居桃園,祖輩在日據時代是桃園地方士紳,但黃宗源的父親在年輕時到花蓮、九份一帶,從事煤礦、金礦探勘工作不順,積欠大筆債務,祖傳土地一一變賣還債,家道中落。

黃宗源從小過著賺一餐、飽一餐的日子,初中沒畢業就到信東製藥公司理化部門當玻璃學徒。桃園老字號的理化實驗儀器行海山儀器,是黃宗源24歲時獨資創業,國小學歷的他,為了看懂密密麻麻的原文標示與分類精細的各類專業器材,他把握住每一次送貨到實驗室的機會,纏著教授邊問邊學。

除敢纏、敢問外,黃宗源與太太還去補習英文。黃宗源說,別人工作8小時,我工作超過12小時,慢慢克服困難,成功踏進門檻不低的實驗器材界並站穩腳步。勤能補拙,誠懇待人都是黃宗源事業成功的利器。
  
體認自己只有國小畢業學歷,黃宗源參加政府為失學人士舉辦的國中、高中同等學力證明考試,通過後,以同等學力考上中華大學,目前仍具有大三學生身分。

黃宗源坦言目前白手創業成功難度更大,但有些價值觀不會隨時代而有所改變。他勉勵青少年勤於充實自己,要有「沒有什麼事做不到的信心」,才能把握機會,逐步實現自己的理想。

管碧玲:出身貧困力爭上游

「總要讓自己活得更好」,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管碧出生在台中豐原的一間「土角厝」,童年最深的回憶就是家裡養了兩隻豬,媽媽把家裡當工廠幫人「車衣服」,空檔就去挑餿水養豬。有一次鄰居小孩破相,卻牽連到管碧玲的媽媽拿餿水的事情上,媽媽淚流滿面,讓管碧玲至今仍心疼。

從小靠著認真讀書,拿到博士學位,從高雄市政府新聞處長、文化局長到立委,表現受到矚目。管碧玲說,她的先生許陽明童年時期貧困的經歷更甚於她,許陽明長期投入社會運動,到處做志工,等於「失業」,家裡一度只靠她在中興大學講師的薪水度日。同一時間身兼講師、兩個女兒的媽媽、博士研究生三種角色,一週有四天只能睡兩小時,日子就這樣熬過去。

她鼓勵所有貧困家庭的學生和身處困境的人,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學。她強調人生哲學很重要,她的哲學是想要做大事情,於是就不斷往上,自我提升。人生難免會遇挫折、壓力,但是都不應氣餒,發洩一下,就繼續前進,追求自己人生的目標。◇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