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北美小巴黎 蒙特婁的絕對夏季

人氣 68
標籤:

【大紀元7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楊詩涵加拿大報導.攝影)

春天也捨不得離開蒙特婁的美麗,
夏天到了,仍有上午陰雨、過午晴朗的丕變天候;
無須矯飾就可拍下湛藍的天空,但照片感受不到的,
是溫煦如拿鐵咖啡上泡沫般的陽光、微涼清新的風,
以及新、舊城交會的美麗境界!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婁市(Montreal)是旅行過的城市中,遺憾最多的一個!旅程中難得騰出一天半的空閒時光,卻有一天下雨、只剩半天晴朗;走到腿抖方休,但翻開書籍才發現,我所碰觸的,不過是這城市的鳳毛麟角。

蒙特婁是法國以外、世界第二大法語都會區,約2/3人口為法裔,其他包括英、義、希臘、南美、華裔等各色人種薈萃,尤其體現在食物和藝術兩層次──酒館食肆林立、依季節流轉著各族慶典,蒙特婁的法式浪漫偏向輕舞飛揚。

舊、新城區分別位居城市的東、西兩面,舊城區滿眼盡是古老建築和現代藝廊,像複製了歐洲的文化氣息;新城的書店、購物街及地下城相當現代化,建築新潮卻不失典雅整體性。

看著讓人眼花撩亂的英法對照地圖,鑽進地鐵或依賴雙腳,蒙特婁的精華旅行就此開始!

時光倒流記:舊城區 
聖母院街道區

由市政廳、舊法院及傑克卡地亞廣場(Place Jacques-Cartier,傑克卡地亞為1535年前往美州探尋東方捷徑的法國探險家)組成的聖母院街道區(Notre-Dame),是舊城區規模最大亦最宏偉的區塊。占地兩街廓,街頭藝術家、音樂家及表演者常在假日聚集演出;廣場兩側的咖啡館、餐廳數量營造出擁擠但優雅的法式風格。

臨近的聖母院大教堂(Notre-Dame Basilica of Montreal),可容納5,000人,為1829年興建的後哥德風格建築。兩側方形尖塔各高約70公尺,得躺在地上以仰角拍攝,才能將其全部納入觀景窗。

有別於外觀的樸實色澤,內部之金碧輝煌令人驚豔,20噸黃金鏤刻的牆面、縱長彩繪玻璃的鑲嵌及可擬星空的天頂,神聖的氣氛不言而喻。這座教堂除了門前有川流不息的觀光馬車,也曾因著名流行歌手席琳狄翁在此舉行婚禮而名噪一時。

聖羅倫斯河畔

緊鄰河畔的邦斯庫爾市場(Bonsecours Market)前身曾作為聯邦政府議事廳、音樂廳等用途,19世紀中葉的橫幅建物面臨河岸大街,建築正中央的銀白色屋頂在太陽下折射的光芒十分炫目。

目前這棟建築內做為公眾市集,可在此買到相當精緻的木雕品、蕾絲家飾、服飾等,價格不菲。

沿街南行,蒙特婁考古歷史博物館(Montreal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History)最令人驚豔。「憶往」與「創新」是展示的兩大主軸,自6世紀前蒙特婁的殖民時代娓娓道來,以生活器具、工藝品等文物詳細解說年代更迭。

最難得的在於建物之下即為蒙特婁發源地──瑪莉村的遺跡,從一樓的透明地板就可俯視城廓遺址,以及當時所建之污水處理系統。
用心的設計在館內隨處可見,除貼近主題也令博物館多了活潑氣息。頂樓的咖啡館可俯視整個舊港區,視野相當遼闊,只可惜閉館時間在即,遺憾又多一項。

趁著天色昏黃前,可自博物館轉向與河岸平行的聖保羅街(Rue Saint-Paul),此地的藝廊、餐館與藝品店羅列街道兩側,藝術氣息非常濃厚。餐廳門口動物魚形木雕椅別出心裁、藝廊櫥窗令人驚喜,是適合用眼睛和心緩慢駐留的街道。

跨越地平線:新城區
地上車水馬龍

聖凱瑟琳街(Rue Sainte-Catherine)是蒙特婁最長、最熱鬧的街道,自南邊的麥凱街(Rue Mackay)到北邊的聖丹尼斯街(Rue Saint-Denis),橫跨十數條街,購物商場、精品店、化妝品店、鞋店、書店、銀行、咖啡館夾道喧鬧,也是蒙特婁交通最繁忙、下班時刻最易堵車的路段,Roots、Aveda則是台籍觀光客熱愛前往之商店,自麥凱街口的24小時麥當勞往北邁進,可以逛得非常過癮。

逛到聖丹尼斯街,會偶遇「特色」景觀。此地雖以魁北克大學舊校區及拉丁區聞名,卻也是昔時北美洲數一數二的紅燈區,而今紅燈區雖然收斂許多,仍可見到少數異色風光及龐克族群。沿聖凱瑟琳街再往北的貝利街(Rue Berri)區,即為同志村,酒吧、俱樂部、咖啡館將此區包裝得相當新潮有型,也凸顯城市的多元與開朗風格。

地下蔓延壯闊

以地平面作為分界,地上的購物天堂在聖凱瑟琳街,鑽進地面下的購物殿堂則為貫穿市區的「地下城」,如同鏡之兩面相映城市購買慾的光輝。

地下城由商場、地鐵站、隧道、辦公大樓和飯店構築猶如蜂窩狀的結構體。如同左右翻轉的「F」字型盤踞地底,可自聖凱瑟琳街的皮爾(Peel)、麥吉爾(McGill)或藝術廣場(Place-Des-Arts)三個地鐵站下,在地底往東跨越三大街廓,連結到與聖凱瑟琳街平行的維吉爾大街(Av. Viger)。

維吉爾大街上亦有三個地鐵站可出入地下城,分別為伯納凡卻(Bonaventure)、維多利亞廣場(Square-Victoria)及兵器廣場(Place-D’Armes)。

老實說,在看過地圖後地理位置就了然於心,地鐵一段2.5加元的車票也不難買,難的是那些法文真的會看到眼花,因此又很遺憾常搭錯方向,但地下城的商品多半較便宜,是殺出一道血拚之路的最強動力!

蒙特婁眷戀
熏牛肉三明治

蒙特婁好吃的東西相當多,從平民小吃到高檔餐廳所在多有,尤其是三明治這類美式食物,夾酪梨、火腿、牛肉、火雞肉等種類繁多,唯有舒瓦茲熏牛肉三明治最讓我想念。其實,三明治對我這台客口味者來說實在偏乾,往往要對水喝才能下嚥,但舒瓦茲三明治可以連吃兩個,純粹因為吃不下才拒絕第三個,建議遊客到蒙特婁務必嘗嘗它的美味。

它的夾餡部分是以鹽漬、熏烤為主要烹調方式的牛肉,不僅新鮮,而且看起來乾澀的多層肉片,咬下去居然帶汁,香鹹交替、嚼勁十足,配上酸黃瓜和皮脆心軟的麵包,真是美味極了!建議點用時可請服務生讓牛肉肥瘦六四比,一點兒也不膩!
地址:3895 Boul. Saint-Laurent.

旅遊資訊

◆前往蒙特婁可搭乘長榮、加航或華航前往溫哥華轉機,或於美國西岸各城轉搭美籍航空前往。目前最便利的旅遊產品為加航自主遊行程,可電洽:(02) 25068345。欲索取《加航自主遊》手冊,請附40元回郵並註明姓名、電話與郵寄地址,寄至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61號8樓「加航自主遊」收即可。

◆前往蒙特婁可於各飯店、餐廳、大型景點索取官方旅遊地圖(Official Tourist Map),為A4紙張的1/2大小,內附新、舊城區地圖及地鐵路線、地下城路線圖,相當便利。可同時索取一份「Resto」官方餐廳指南(Official Restaurent Guide)。

◆蒙特婁市區的地鐵票,單程皆為2.5加元,另可購1日券(8加元)或3日券(16加元)。相關資訊可上網http://www.stcum.qc.ca/English/metro/ a-mapmet.htm

◆搭乘馬車逛蒙特婁市區1小時約65加元;蒙特婁考古歷史博物館門票11加元,網址:http://www.musee-pointe-a-calliere.qc.ca/indexan.html

◆蒙特婁官方旅遊網站:http://www.tourisme-montreal.org/B2C/00/default.asp(英文)﹔實用旅遊資訊可上網http://montreal.worldweb.com(英文)

◆1加元約可兌新台幣26元。(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玉山五八金高粱酒  獲國際評鑑會特等金質獎
車神舒馬赫 邀美女車手派崔克參加F1
F1蒙特婁大獎賽  巴頓贏得桿位
F1蒙特婁大獎賽:雷科能奪冠  向阿隆索逼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