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難忘的一天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8月1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楠2005年8月9日華盛頓報導)1945年8月15號是一個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這一天,日本侵略者終於投降了。幾十年後,談起這個揚眉吐氣的日子,當年參加過抗戰的人們仍然洋溢著勝利的喜悅。

*陪都重慶沸騰*

經過日寇鐵蹄的八年蹂躪和前仆後繼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於迎來了勝利的一天。1945年8月15號,日皇裕仁正式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

勝利的喜訊傳來,陪都重慶頓時沸騰起來了。久已沉寂的防空汽笛響徹全城,四面八方的探照燈齊把光束投射到城市的上空,交織成光網。夜空下,鑼鼓喧天,鞭炮震耳,歡聲雷動,呈現出一片節日的氣氛。人們不分男女老少,不問來自本地還是外鄉,也不管是中國公民還是外籍人士,全都興高采烈地湧向街頭,共慶勝利的到來。

*芷江高射炮對天射*

當時的中央電台中斷一切其他廣播,以不同波長,反覆播送這條振奮人心的重大新聞。聽到這個消息,駐紮在湖南芷江的中美空軍混合連隊的官兵們以獨特的方式表達了他們無比興奮的心情。馬啟勳就是這支英雄部隊的一名飛行員。

馬啟勳說:「在聽到日本人正式宣佈投降的時候,基地裡所有的高射炮都對天開,所有的槍炮都打了出去,很高興。」

中美空軍混合聯隊是根據蔣介石委員長和美國陳納德將軍間的一項共識而建立起來的空中勁旅,在抗戰後期發揮了強大的戰鬥力,阻遏了日機的進犯,並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馬啟勳曾親眼看著戰友的飛機被敵人炮火擊中,從空中栽向地面,他自己的戰機有一次也被彈片穿了三十幾個孔。他說,看到國家八年來的艱辛和敵人暴虐的屠殺都過去了,心裡感到非常開朗。

*臨沂農民搭台唱戲*

在共產黨控制的地區,抗日軍民也無不歡欣鼓舞。王若望當時在山東臨沂,是八路軍的一名幹部, 他回憶了根據地人民興高采烈慶勝利的情景。

他說:「在臨沂附近,還有農民搭台來演戲,我自己也報了名到台上演京戲。扮成女生,蘇三起解。演了一場, 但是很多農民沒看到,結果又演了第二場。」

當然,根據地最流行的還是扭秧歌。王若望說,在打穀場上,歡樂的人們跳起了秧歌舞,有好幾百人參加。

據王若望介紹,日本軍隊在山東實行了「殺光、燒光和搶光」的三光政策,殺害了許多無辜農民。 一些偽軍也助紂為虐,欺壓百姓。八路軍跟偽軍作戰較多,同時也組織一些破壞日寇鐵路線的工作。王若望雖然從事文教工作,但是也曾經提著燈和當地農民一起去扒鐵路。

*建陽爆竹齊放*

金堯如也是一名共產黨人。抗戰初期,當金堯如還是一名中學生的時候,他就和同學一起深入到田間地頭唱抗日歌曲,給農民講打鬼子的道理。 他還在練兵場上為保安隊官兵鼓舞士氣,激勵他們抗日殺敵。後來,他進入暨南大學讀書,在學生當中從事抗日宣傳工作。抗戰期間,暨南大學從上海遷到福建建陽。日本投降時,金堯如就在建陽。

金堯如說:「我附近就是建陽山城,到處都是爆竹響。我們暨南大學的同學也是開會啦,唱歌啦,熱烈歡呼。抗日戰爭勝利後,一個很大的願望是希望國共合作,建立新中國。」

*戈陽:興奮異常*

戈陽同樣對未來充滿著美好的憧憬。 她以為,戰後國共兩黨會組成聯合政府,一個和平民主的新階段就要來到了。戈陽當時在蘇北的新四軍軍部,為新華社工作。由於有電台,她和她的同事們成為當地最先得知日軍投降消息的人。

戈陽說:「大家一聽到這個消息就跳起來了。那個時候,八年抗戰,總以為這一天很遙遠的、很渺茫的。 沒想到這麼快就到來了,所以非常興奮。那天晚上,天很黑,而且水網地區的蚊子很多。我們不管蚊子多不多, 就在那樣一個小城市裡,大家興奮得很厲害。晚上也不睡覺,就是談論我們勝利後應該怎麼樣了。」

*日本戰俘向中國軍人致敬*

在抗戰中執行警衛任務和滇緬公路運輸工作的黃祥烈將軍說,他當時率領青年軍經過安徽安慶的一座日本戰俘營時,受到日本軍人的致敬。

黃祥烈說:「當我們部隊行軍到安慶城的近郊時,路旁有一座日本的戰俘營。門前的衛兵向我部隊致敬,我們便以高昂的歌聲回應。我們終於勝利凱旋了。」

*中國軍人在華盛頓倍受尊敬*

中國軍人當時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也倍受尊敬。抗戰期間,在華盛頓擔任軍方代表、負責軍訓和裝備工作的李大維先生對此深有體會。

李大維說:「我們在此的中國軍人的地位是有史以來最高的。我們是四強之一。 我最初的官銜是少校。當時,我到甚麼地方,他們都認為是四強之一的中國軍官。他對你非常重視,非常尊敬。在慶祝和平的酒會上,馬歇爾將軍和我握手的相片在華盛頓郵報上登出來。」

李大維和曾在中國戰區擔任盟軍參謀長的魏德邁將軍一直保持著戰時結下的友誼。1986年,李大維獲得榮譽博士學位時,魏德邁將軍出席了在國會山莊舉行的有關儀式,並且在講話中還特別提到李大維博士對抗戰的貢獻。

*日本飛機機翼系白布帶*

日本宣佈投降後,中日雙方便立即著手各項受降後的工作。 為此,駐華日軍指揮官崗村寧次派遣副將津井武夫前往湖南芷江和中國代表洽談投降事宜。當時,駐防芷江的中美空軍混合連隊第五大隊派遣了四架P-51戰機到洞庭湖上空匯合津井武夫乘座的日本轟炸機,然後,帶領該機飛返芷江。中方規定日本飛機必須在機翼兩端繫上示意投降的長長的白布帶,作為識別標誌。中國飛行員馬啟勳在芷江基地目睹了津井武夫到達的場面。

馬啟勳說:「看到日本飛機在我們基地落地還是頭一次。 落地的時候,那飛行員很緊張,落地落得很差,跳來跳去。」

*受降典禮南京舉行*

從那以後, 第五大隊還執行了另外一次特殊而又無比自豪的任務,那就是為前去南京舉行受降典禮的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將軍的專機護航。馬啟勳有幸參加了那次任務。他說,那天第五大隊的8架飛機從芷江起飛,在漢口上空匯合由重慶飛來的何應欽將軍的「美齡號」專機一直護送他到達南京。

「美齡號」在城內機場降落,而P-51戰機由於速度大需要較長的跑道,因而降落在光華門外的大校場機場。降落後,他們才發現機場上擠滿了歡迎的人群。他們揮舞著特製的中、美、英、蘇四國國旗,滿面笑容高喊著「中華民國萬歲」的口號。

9月9號,受降典禮在中國陸軍軍官學校的大禮堂舉行,馬啟勳和他的戰友們應邀前往觀禮。

馬啟勳說:「何將軍坐在中間, 兩邊是海軍的代表。日本人是由崗村寧次為首。進來後,(他)向何將軍敬禮。然後,在簽受降書的時候,手續很簡單但是很隆重。 時間不長, 我想大概不超過15到20分鐘。然後,出來後, 何應欽將軍非常高興,要和我們第五大隊的八個飛行員照像。所以我們在會場大門前和何將軍合照了相,心裡覺得有說不出的高興。」

*市民贈送慰問品*

南京是中國八年抗戰中損失最慘重的一座城市。在舉世震驚的南京大屠殺中據說有30萬居民被殺,所以,那裡的人們見到自己的軍隊感到格外的親切。馬啟勳說,市民們向他們贈送了許多慰問品,有啤酒,也有當時有名的50支一聽的大炮台香煙。到他們12號返回芷江時禮品堆了滿屋子。飛機座艙小裝不下怎麼辦?考慮到戰爭已經結束,他們把裝在機翼裡的子彈取下來,將香煙和啤酒權且放在彈匣中帶回了芷江。

馬啟勳說:「我們在高空上很冷,所以啤酒都變成冰啤酒了。9月份太熱,下來後,冰啤酒剛好,所以在機場上,大家高高興興,打開機翼,痛飲一番。心願達到,終於把敵人驅逐出中國的領空,所有的陰霾都過去了,又重見了天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誰是抗日的主力軍(18): 抗戰時期國軍三軍將士的座右銘
誰是抗日的主力軍(17): 國軍與侵華日軍大型會戰一覽表
旅居奧地利僑團舉辦抗戰勝利60週年紀念活動
還原抗日史實 揭露中共邪教本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