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难忘的一天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8月10日讯】(美国之音记者:张楠2005年8月9日华盛顿报导)1945年8月15号是一个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日本侵略者终于投降了。几十年后,谈起这个扬眉吐气的日子,当年参加过抗战的人们仍然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陪都重庆沸腾*

经过日寇铁蹄的八年蹂躏和前仆后继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的一天。1945年8月15号,日皇裕仁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胜利的喜讯传来,陪都重庆顿时沸腾起来了。久已沉寂的防空汽笛响彻全城,四面八方的探照灯齐把光束投射到城市的上空,交织成光网。夜空下,锣鼓喧天,鞭炮震耳,欢声雷动,呈现出一片节日的气氛。人们不分男女老少,不问来自本地还是外乡,也不管是中国公民还是外籍人士,全都兴高采烈地涌向街头,共庆胜利的到来。

*芷江高射炮对天射*

当时的中央电台中断一切其他广播,以不同波长,反复播送这条振奋人心的重大新闻。听到这个消息,驻扎在湖南芷江的中美空军混合连队的官兵们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们无比兴奋的心情。马启勋就是这支英雄部队的一名飞行员。

马启勋说:“在听到日本人正式宣布投降的时候,基地里所有的高射炮都对天开,所有的枪炮都打了出去,很高兴。”

中美空军混合联队是根据蒋介石委员长和美国陈纳德将军间的一项共识而建立起来的空中劲旅,在抗战后期发挥了强大的战斗力,阻遏了日机的进犯,并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马启勋曾亲眼看着战友的飞机被敌人炮火击中,从空中栽向地面,他自己的战机有一次也被弹片穿了三十几个孔。他说,看到国家八年来的艰辛和敌人暴虐的屠杀都过去了,心里感到非常开朗。

*临沂农民搭台唱戏*

在共产党控制的地区,抗日军民也无不欢欣鼓舞。王若望当时在山东临沂,是八路军的一名干部, 他回忆了根据地人民兴高采烈庆胜利的情景。

他说:“在临沂附近,还有农民搭台来演戏,我自己也报了名到台上演京戏。扮成女生,苏三起解。演了一场, 但是很多农民没看到,结果又演了第二场。”

当然,根据地最流行的还是扭秧歌。王若望说,在打谷场上,欢乐的人们跳起了秧歌舞,有好几百人参加。

据王若望介绍,日本军队在山东实行了“杀光、烧光和抢光”的三光政策,杀害了许多无辜农民。 一些伪军也助纣为虐,欺压百姓。八路军跟伪军作战较多,同时也组织一些破坏日寇铁路线的工作。王若望虽然从事文教工作,但是也曾经提着灯和当地农民一起去扒铁路。

*建阳爆竹齐放*

金尧如也是一名共产党人。抗战初期,当金尧如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时候,他就和同学一起深入到田间地头唱抗日歌曲,给农民讲打鬼子的道理。 他还在练兵场上为保安队官兵鼓舞士气,激励他们抗日杀敌。后来,他进入暨南大学读书,在学生当中从事抗日宣传工作。抗战期间,暨南大学从上海迁到福建建阳。日本投降时,金尧如就在建阳。

金尧如说:“我附近就是建阳山城,到处都是爆竹响。我们暨南大学的同学也是开会啦,唱歌啦,热烈欢呼。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个很大的愿望是希望国共合作,建立新中国。”

*戈阳:兴奋异常*

戈阳同样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 她以为,战后国共两党会组成联合政府,一个和平民主的新阶段就要来到了。戈阳当时在苏北的新四军军部,为新华社工作。由于有电台,她和她的同事们成为当地最先得知日军投降消息的人。

戈阳说:“大家一听到这个消息就跳起来了。那个时候,八年抗战,总以为这一天很遥远的、很渺茫的。 没想到这么快就到来了,所以非常兴奋。那天晚上,天很黑,而且水网地区的蚊子很多。我们不管蚊子多不多, 就在那样一个小城市里,大家兴奋得很厉害。晚上也不睡觉,就是谈论我们胜利后应该怎么样了。”

*日本战俘向中国军人致敬*

在抗战中执行警卫任务和滇缅公路运输工作的黄祥烈将军说,他当时率领青年军经过安徽安庆的一座日本战俘营时,受到日本军人的致敬。

黄祥烈说:“当我们部队行军到安庆城的近郊时,路旁有一座日本的战俘营。门前的卫兵向我部队致敬,我们便以高昂的歌声回应。我们终于胜利凯旋了。”

*中国军人在华盛顿倍受尊敬*

中国军人当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也倍受尊敬。抗战期间,在华盛顿担任军方代表、负责军训和装备工作的李大维先生对此深有体会。

李大维说:“我们在此的中国军人的地位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我们是四强之一。 我最初的官衔是少校。当时,我到什么地方,他们都认为是四强之一的中国军官。他对你非常重视,非常尊敬。在庆祝和平的酒会上,马歇尔将军和我握手的相片在华盛顿邮报上登出来。”

李大维和曾在中国战区担任盟军参谋长的魏德迈将军一直保持着战时结下的友谊。1986年,李大维获得荣誉博士学位时,魏德迈将军出席了在国会山庄举行的有关仪式,并且在讲话中还特别提到李大维博士对抗战的贡献。

*日本飞机机翼系白布带*

日本宣布投降后,中日双方便立即着手各项受降后的工作。 为此,驻华日军指挥官岗村宁次派遣副将津井武夫前往湖南芷江和中国代表洽谈投降事宜。当时,驻防芷江的中美空军混合连队第五大队派遣了四架P-51战机到洞庭湖上空汇合津井武夫乘座的日本轰炸机,然后,带领该机飞返芷江。中方规定日本飞机必须在机翼两端系上示意投降的长长的白布带,作为识别标志。中国飞行员马启勋在芷江基地目睹了津井武夫到达的场面。

马启勋说:“看到日本飞机在我们基地落地还是头一次。 落地的时候,那飞行员很紧张,落地落得很差,跳来跳去。”

*受降典礼南京举行*

从那以后, 第五大队还执行了另外一次特殊而又无比自豪的任务,那就是为前去南京举行受降典礼的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的专机护航。马启勋有幸参加了那次任务。他说,那天第五大队的8架飞机从芷江起飞,在汉口上空汇合由重庆飞来的何应钦将军的“美龄号”专机一直护送他到达南京。

“美龄号”在城内机场降落,而P-51战机由于速度大需要较长的跑道,因而降落在光华门外的大校场机场。降落后,他们才发现机场上挤满了欢迎的人群。他们挥舞着特制的中、美、英、苏四国国旗,满面笑容高喊着“中华民国万岁”的口号。

9月9号,受降典礼在中国陆军军官学校的大礼堂举行,马启勋和他的战友们应邀前往观礼。

马启勋说:“何将军坐在中间, 两边是海军的代表。日本人是由岗村宁次为首。进来后,(他)向何将军敬礼。然后,在签受降书的时候,手续很简单但是很隆重。 时间不长, 我想大概不超过15到20分钟。然后,出来后, 何应钦将军非常高兴,要和我们第五大队的八个飞行员照像。所以我们在会场大门前和何将军合照了相,心里觉得有说不出的高兴。”

*市民赠送慰问品*

南京是中国八年抗战中损失最惨重的一座城市。在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中据说有30万居民被杀,所以,那里的人们见到自己的军队感到格外的亲切。马启勋说,市民们向他们赠送了许多慰问品,有啤酒,也有当时有名的50支一听的大炮台香烟。到他们12号返回芷江时礼品堆了满屋子。飞机座舱小装不下怎么办?考虑到战争已经结束,他们把装在机翼里的子弹取下来,将香烟和啤酒权且放在弹匣中带回了芷江。

马启勋说:“我们在高空上很冷,所以啤酒都变成冰啤酒了。9月份太热,下来后,冰啤酒刚好,所以在机场上,大家高高兴兴,打开机翼,痛饮一番。心愿达到,终于把敌人驱逐出中国的领空,所有的阴霾都过去了,又重见了天空。”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谁是抗日的主力军(18): 抗战时期国军三军将士的座右铭
谁是抗日的主力军(17): 国军与侵华日军大型会战一览表
旅居奥地利侨团举办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
还原抗日史实 揭露中共邪教本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