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各界辯論核防禦應對北韓核威脅

標籤:

【大紀元8月1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赫爾曼2005年8月13日東京報導)每年8月6號早上的8點15分整,日本廣島的和平公園都要進行靜默祈禱,隨後響起鍾聲。標誌著原子彈從這座日本工業城市上空落下的時刻。

廣島和長崎兩地共有10多萬平民在原子彈爆炸之際當即喪生。成千上萬的倖存者受到了放射幅射,其中許多人在掙扎了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年裡之後,相繼死去。

美軍60年前投下的原子彈是人類在戰爭中首次使用核武器。日本是戰爭史上唯一蒙受核打擊的國家,國民心理受到創傷,形成了一種很多人所說的“核過敏”症。不過,60年後,日本已經成為一個擁有核能的國家,有關核武器的忌諱也在逐漸消退。

*亞洲瑞士*

廣島和長崎是可怕的核戰爭的見證,飽受重創的日本成了強烈反對核武器的和平主義國家,有“亞洲瑞士”之稱。從1956年開始,日本的政策一直是在日本境內不擁有、不生產也不允許核武器存在。

然而,二站以後,曾經是美國敵國的日本,已經變成了華盛頓的新盟友,在美國的核保護傘之下。在這種同盟關係下,日美兩國達成違反日本政策的秘密協議,公開允許或者默認美國在日本外島或者停靠在日本港口的美國軍艦上部署核武器。

日本隨後成為了一個核能大國,建造了10來座核電站,提供本國急需的電力。到了70年代,日本開始秘密探討:是不是自己也應該擁有核武器。

*核武不是好選擇*

美國國防大學的高級研究員詹姆斯.普雷茲塔夫說: “每一次他們都得到同樣的結論,那就是:對日本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日本的面積很小,絕對沒有戰略縱深。如果展開核武器對攻,你不會想處在日本這樣的位置。”

然而,最近以來,這種想法開始發生變化。來自北韓彈道導彈與核武器項目的可能威脅以及中國不斷增長的軍力,都令東京的決策者感到關注。

*政學界辯論是否建立核防禦*

因此,日本主流政界、學界和新聞界已經有人在辯論是否應該建立核防禦,就在10年前,這還是一個禁忌話題。

在野的日本民主黨眾議員原口一博說:“如果出現了最壞的情況,北韓投入核試爆,日本就可能發出更響亮的呼聲,要求自身擁有核威攝力量。這一點不容忽視。”

許多亞洲觀察人士認為,北韓問題可能是亞洲地區出現核武競賽的導火線。華盛頓的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的黃瑛鏡說:“如果美國無法很好的處理的話,那麼我認為,我們將面臨一個非常危險的未來。我的確看到出現軍備競賽的潛在危險。從傳統意義上講,這可能是擴充常規武器。可是,如果把北韓因素加進來,那麼我們談的就是核軍備競賽了。”

*北韓核野心構成威脅*

黃瑛鏡說, 華盛頓只是默認日本擁有核武器是一種可能,並對北京暗示,如果北京不對平壤施加影響,制止北韓的核野心,那麼日本就可能要發展核武器而美國或許也攔不住。黃瑛鏡說:“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遊戲。我認為,中國自己可能已經有那種隱憂了,美國不需要把這個問題明著擺出來。”

但是一些分析人士相信,北韓進行核試爆本身,還不足以促使日本走上核武器道路。華盛頓曼斯菲爾德基金會的威斯頓.科尼施說:“我並不認為北韓進行核試驗或者全面宣佈擁有核武器,就會促使日本走上核道路。我說的是,更嚴重的情形是美日同盟開始解體。換句話說, 如果美國的核保護傘一旦消失,那麼日本就會走上核武道路。”

不過,所有分析人士都認為,這種情形不太可能出現,因為目前美日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牢固。

日本從前確實有過核武器計劃。那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往事。當時,日本資源缺乏,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核武計劃無果而終。而如今,日本並不會面對這些困難,發展核武器所需要的原材料、技術和資金,日本如今都不缺少,迄今仍然缺少的是:全國的共識。

到目前為止,民意調查表明:由於長期的“核過敏”,大多數的日本人仍然相信,從原子彈受害者到擁有核武器的這道門檻,日本還邁不過去。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南北韓設軍事熱線防衝突 韓戰以來創舉
日綁架受害者家屬吁經濟制裁北韓
南韓特使外交圖破核談僵局
美︰六方會談不會犧牲台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