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諸侯不滿中央搞民調

標籤:

【大紀元8月19日訊】中共中央決定,每年對省級黨政工作進行二次民調。今年民調結果不佳,各省領導紛紛派人到北京申訴、質問。

每年二次對省級地方黨政工作的民調

二00三年中央政治局決定:每年六月及十二月對省級黨政工作等情況,進行二次民意調查。民調結果列為地方工作考核重要指標及制訂政策措施的依據。

此項工作,由中辦、國辦、中宣部、中組部、中共中央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等六個部門負責。

今次民調內容

今年六月份的社會民調題目為:

一、你對目前居住、生活、工作、學習等社會環境滿意度?選擇評定: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

二、你對黨政部門工作整體評價,按五級評分:好(八十分)、較好(六十分)、一般(四十分)、差(二十分)、很差(十分)。

民調按各地人口比例、各階層比例。人數為八百至四千八百,採用預約面對面進行、電話進行、傳真書面回答三種形式。

中央書記處認為民調結果反映實際情況

在三十一個省市社會民調的結果如下:

對目前居住、生活、工作、學習等社會環境滿意度:很滿意者百分之四點八,滿意者百分之八點六,一般者百分之十八點二,不滿意者百分之四十二點六,很不滿意者百分之二十五點八。

對黨政部門工作整體評價:僅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津市,二區一直轄市為四十分(一般);河南、河北、江西、黑龍江、福建、重慶、山西、安徽、廣西、山東等十省市為十分(很差),上述地區不少被訪者給予零分;上海、江蘇、廣東、遼寧、四川等十八省市二十分(差)。

社會民意調查報告在中央書記處討論時,認為完全反映了實際情況。

先進省區黨委的評選仍空缺

今年七月一日,報送省級地方黨委先進集體有四個:西藏自治區、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經討論徵求意見,北京市、上海市劣評如潮被圈掉。最後,中央書記處決定:繼0四年,今年再一次空缺。各地上報的地廳(局)級黨委先進集體有四一七個,中組部審核後,僅批准五十二個,有七個省、直轄市領了白板。

公佈後,引起地方黨委責問:什麼原因不批?並要求解釋。

民調結果引發地方領導不滿

民調結果報告下達後,黑龍江省委、河北省委、江西省委、重慶市委,首先發難,發動屬下部門黨委聯署給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對民調形式.民調題目、民調結果和公佈民調結果,表示反對,提出要中宣部、中組部承擔民調結果公開後,「黨內、社會發生動盪、反響,影響社會政治穩定的責任」;「使地方黨委、政府失去民意基礎、管治基礎」;「使社會把矛盾、民怨、民憤都對地方發泄,矛盾尖銳化、激化,誰承擔?」

黑龍江省委書記、江西省委書記、山西省委書記,以請辭來威脅;安徽省委部門搞了停止工作一小時,以表達抗議。

多個省委組團上京「申訴」

河北省委、河南省委、山西省委、山東省委還組織由省委副書記帶頭,由省委宣傳部、組織部、省政府監察廳、人事廳等代表組成的「申訴組」上京。

中央書記處、中紀委將這些上京的「申訴組」嚴厲地批了一頓,責成立即返回原地。

要求中宣部長和中組部長下台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安徽省委、江蘇省委、遼寧省委派出省委主管宣傳、組織工作的常委到北京,要求瞭解中宣部、中組部是怎麼搞民意調查的?劉雲山、賀國強、王剛都拒絕接見。

上海、湖北、北京三地黨委書記,依仗是政治局委員的地位,更向中央提出:搞這樣民意調查的結果一定是負面的、消極的,甚至是沮喪的,如公開,地力黨政部門工作更難以展開,社會各種群體抗爭事件會升級、變質。民意調查結果公佈,會使黨組織、政府和群眾的矛盾加深。民意對黨政工作評分差,有各種複雜因素。又稱:現在擔任黨政領導工作的都被動,包袱也都很沉重。

還有十多個省的黨政部門,要求中宣部長劉雲山、中組部長賀國強、中辦主任王剛下台。

轉自2005年8月爭鳴雜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大陸人致港人:打持久戰中共必輸無疑
美退出萬國郵政聯盟 中國小賣家面臨被清場
對抗遺忘:那些為墜亡者陶崇園發聲的年輕人
震撼!35名抗日國軍名將決死誓言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