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數位內容教育應融合人文與科技 增加深度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二日電)韓流襲台蓬勃相關產業,這是韓國重視數位內容強力輸出的結果,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所長李進寶強調,數位內容需要科技人才挹注,教育訓練更歡迎非理工人才,唯有融合科技和人文藝術的資訊和數位內容產業,才能藉著文化深度,創造更深厚的產值。

政府早年從培養純科技的資訊、通訊人才開始,到十多年前再逐步加入管理、全球運籌維幄、企業資源管理等人才培養,到了最近數位時代,更著重科技和人文藝術結合,豐富數位內容產業發展。

李進寶舉例,過去數位內容較偏向遊戲、動畫的製作,但是進入數位影音時代,更需要科技人才挹注才能讓人文藝術層次更豐富,例如周潤發所主演的電影「防彈武僧」,就是融合西藏文化和西方科技,必需要有懂得這兩種不同事務的人才,才能成就這部電影,賺觀眾的錢。

而在教育訓練領域,資策會每年自行或與中南部不同的大學合作開設各種資訊網路課程教育多達30餘班,非常歡迎非理工人才上課。李進寶說,以攸關國家未來經濟的面板和顯示器產業,並非只需要理工人才,廠商更需要非理工人才挹注,才能讓產品顯得更有內涵、層次。

他說,中文系的人來上各種資訊網路工程師的培訓課,未來進入高科技業後不一定非擔任工程師不可,企業會藉助求職者的人文素養負責寫文案、產品說明、廣告詞、採購、人事等工作,他們會以更貼近人性化的語言與純技術人員溝通,表現出清楚易懂的內容,這些事情是純理工出身的工程師不易做到的。

讓李進寶印象更深刻的是四年多前一位韓文系的畢業生,遍尋工作不著,只好去大賣場殺魚、開堆高機,到了39歲時為了給太太一個交待,才下定決心去上「網際網路工程師班」,但英文認識不多,連 「MICROSOFT」都要用台語拼音才記得住,還口嚼檳榔來上課,結果幾個月苦學之下,還未畢業就有23家企業等著他去上班,目前他在流通業擔任網路工程師,與當初不可同日而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