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候鳥計畫後 在美台籍青年更了解台灣

人氣 21
標籤:

【大紀元8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文集華盛頓特稿)由華府地區返回台灣參加台灣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辦「候鳥計畫」暑期實習的一些台裔青年們認為,他們在經歷這一段實習的經驗之後,對父母們出身的台灣增添了很多的了解。這些青年當中有一位熱愛電影的李陽煦,甚至還想回台灣拍電影。

  國科會今年第一次舉辦「候鳥計畫」,安排海外台灣人第二代暑假期間返台進行六個星期的參訪和實習活動,希望拉近他們與台灣的距離。這項活動全球有一百八十多人參與,華府地區有二十多人。

  這項活動已於八月初結束,參與的青年陸續回到僑居地繼續就學或就業。駐美國的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科學組二十日晚上邀請部份參與計畫的華府地區青年和他們的家長聚餐,了解他們對這項活動的看法。

  馬里蘭大學電腦系畢業的李陽煦表示,他兩歲時到美國,對台灣沒有什麼印象,平常也沒有強烈的動機要去了解,過這次返台實習,有機會好好的了解父母出身的地方。

  將來想拍電影的他表示,他還曾想過實習結束後直接留在台灣工作,但是由於不清楚兵役問題要如何處理而作罷,因此先返美繼續進修,將來還是希望有機會到台灣從事電影工作。

  他對電影工作相當投入,他在台灣實習期間拍攝了有關對台北的印象等紀錄片和劇情短片,這些和他的其他電影創作可在他的網站上看到,網址是:http://www.younghlee.com。

  另外,喬治城大學畢業、新學期開始在馬里蘭大學唸醫學院的吳文欣表示,她是在美國出生的,原本不大了解父母的價值觀,例如為什麼他們會認為唸好的學校那麼重要,只覺得他們的想法和一般美國人的想法不大相同,這讓她很困惑,甚至困擾。這次回台灣實習之後,終於對父母的為什麼會有那些想法能夠了解。

  暑假在台灣大學醫院實習的吳文欣表示,她的祖父死於肝炎,她去台灣也是為了解為何肝炎仍那麼盛行。另外,她也觀察到美、台兩地醫療健保體系有很大的不同,顯示兩者在優先順序上的差異:在台灣看病很方便,但是每個醫生看的病人太多、診斷時間少、醫生過度工作、醫療品質較差;美國則是看醫生沒那麼方便、但醫生照顧病人的時間較多。

  普林斯敦大學政治系畢業、下學期要到密西根大學上公共衛生研究所的吳書恩在中央研究院實習,研究醫學倫理問題。她發現台灣和美國在胚胎研究等方面的倫理觀念上有驚人的不同。

  在馬里蘭大學唸顯微生物學和基因系的謝廣元分發到台北動物園實習。他和其他實習生一起研究能否從熊的糞便中的去氧核糖核酸(DNA)中分析出熊的性別,實驗結果發現這很不容易做到。

  馬里蘭大學建築系畢業的李孟霖被分發到故宮博物院實習。她表示,她對藝術很有興趣,在故宮正好可以好好的欣賞到傳統文化藝術。

  與會的家長都對政府舉辦這項活動讓他們的子弟有機會深入了解台灣的情況表示感謝,也希望這項計畫能夠繼續舉辦。也有部份的家長表示,這是很正面而有意義的活動,家長以心向台灣的心情,自己出機票錢送子弟回國學習,但是有些媒體對這項活動有不實的負面報導,這種作法令他們難以理解,也讓這些返台參與的青年感到內心受傷。浒許多

相關新聞
候鳥可能將禽流感傳出亞洲
中國禽流感病毒或會被候鳥帶至澳洲
大陸發現禽流感新型病毒威脅全球
香港禽感專家感歎中國官僚自保可能釀成巨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