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內地食品失信心 港府難挽

標籤:

【大紀元8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浦慧恩香港報導)近月來,中國大陸接二連三出現食品安全的問題,如發現食品含有致癌物「蘇丹紅」、豬鏈球菌,到近日的淡水魚含有致癌物「孔雀石綠」,令港人大為擔心。一項調查發現,8成受訪市民表示對中國大陸的食品衛生水平最沒有信心。

昨日是本港鮮魚批發商休市的第1日,街市的淡水魚檔「休市大吉」,海魚檔也表示生意受到影響。有區議員表示,港府由帶菌豬肉到毒魚事件的處理方式,令市民看到政府對待內地官員的尷尬表現。

民主黨昨日發表的調查結果顯示,44.5%市民表示,未來3個月都沒有信心吃中國的淡水魚。被問及對那些國家或地區的食品衛生水準最沒有信心時,超過80%受訪者認為是中國大陸,至於認為是香港本地的佔8.7%,其餘依次為歐盟國家、美國及日本。

此外,兩成人不滿港府處理國內問題食品的表現,4成人認為港府的表現一般。調查也發現,有55%的人表示願意付出較昂貴的價格,購買附有優質標籤的漁農食品。

三成半指通報機制不完善

針對問題淡水魚和鰻魚事件,43%的受訪者認為中港之間的通報機制的完善程度只屬一般,認為「不完善」和「非常不完善」的分別有25%及10%。

民主黨在本月24至28日期間訪問了600多市民,了解他們對食品安全的信心。昨日公佈的調查結果指出,中國接連出現食品安全事故,加上媒體不斷揭發內地在製造食品的過程中不符合衛生標準,已經令香港市民失去信心。

民主黨表示,要根治內地食品安全的問題,內地政府必須大力整頓,而港府亦必須盡到把關的責任,以確保內地及其它地方的劣質食品不能隨意進入香港,保障港人的健康。

他們促請港府改善食品安全的機制,建議港府儘快建立國際認可的優質水產認證制度,定時更新限制使用和禁用的化學品名單,重組政府化驗架構配合食物安全中心的工作,以恢復市民對食用淡水魚的信心。

內地未實行已答允事項

本港淡水魚批發商因不滿港府無法落實新的檢驗制度和穩定內地的貨源,昨日起一連3天罷市。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昨日表示,本港魚商不應休市,內地已準備大批合格、不含禁藥的淡水魚輸港,港人可放心食用。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華明表示,他質疑李長江是否明白香港的情況。「過去幾天進口的淡水魚,原來那個衛生檢疫證明都沒有『孔雀石綠』這個項目,為什麼讓它運送出來?為什麼內地的關卡守得這麼鬆呢?」

李華明指出,最令他不滿意的是,內地的衛生檢疫證明書,直到現在都沒有包括檢驗「孔雀石綠」,之前答應的事項都沒有實行。

昨日一早,沙田街市的5、6間淡水魚檔沒有開門營業,現場冷冷清清,連光顧海魚檔的市民亦明顯減少。有海魚檔檔主表示,客人沒有因爲不買淡水魚而改食海魚,他們的生意額反而減少了3成多。他說:「客人食開淡水魚,不會改口味特地食海魚,相反連海魚都不買了!」

也有老闆表示,由於大部分貨源都來自內地,所以覺得好無奈:「沒辦法,因爲除了大陸之外,台灣等其他地方都是用空運,需要加高成本,很難做!」他並指出,大財團壟斷下生意難做,要求政府凍結租金。

有市民表示,本來以爲雞肉、豬肉等肉類有問題,改為多食魚類產品,沒想到連魚類都帶有致癌物質。她晦氣的說:「遲早全部執笠,什麽都不用吃了!」

對於早前有立法會議員指政府在處理內地問題食品時不夠果斷,感覺上似乎不想冒犯內地的看法,沙田區議員蔡耀昌表示認同。他說:「如果儘早限制問題食品入口的話,就不會給魚戶、零售及市民造成太大的影響。」

他期望內地在出口方面並非只針對香港市場而是面向全球,不論在生產、法例、行政監察、品質管制方面都要多加改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親共暴徒毀法輪功真相點獲刑 其上訴被駁回
港初選案首批五人完成求情
港民研:市民對房屋政策滿意度續處最低
港機管局耗資逾8億換安檢系統 無需先取出電子用品及液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