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鋒:中國企業在香港上市會敗坏香港金融市場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9月30日訊】(希望之聲記者蔡紅 雅梅報導)香港股市中國建行九月二十七日進行了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 原始股公開發售)路演前非正式推介,籌資額可能達到77億美元。此次建行上市有望打破香港聯交所的IPO紀錄,并刷新今年以來全球上市籌資額,這也是亞洲七年里最大的IPO。已在香港上市的交通銀行,不僅沒有發揮以往新股上市,影子股(即与新股同行業的上市公司)會股价上揚的情況,反而股价出現明顯下滑。外界因而推論,建設銀行是否比交通銀行更有吸引,如是推論,匯丰銀行去年入股交行之舉,是否又屬不智?國際投資者對此的看法各有不同。

連接收聽

著名政論家,目前為美國21世紀中國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凌鋒則表示:當然這里買的時候就有一种風險在里面,因為中國銀行一些賬目并不是那樣清楚,有些坏帳有隱瞞,所以你要做很多查賬工作。但是從目前看來,中國似乎比較愿意外資買他的股權,而對外資直接進來、直接經營就比較忌諱,因為外資一般競爭性比較強,搞不好等于把生意給搶去。為什么中國比較歡迎外資來買他的股權呢?從正面來講,從好的方面來講,他就希望外資參与能夠幫他改造中國這些銀行,因為中國這些銀行里面黑幕太多了。而且無論怎么樣子,外資銀行業都有几百年的歷史,比較有經驗,經營的都比較好。從正面來講,他希望外資進來能夠協助他改造中國的金融業。我們怎么看呢?外資參股以后,万一將來這些銀行出什么問題,你外資等于是也有自己的責任。你就逃不掉了,等于是拉著你一起,把你拖下水。因為中國這些銀行從技術上來講,都應該已經關門大吉了,因為他們的坏帳太多了,他完全是靠存款來過日子,所以外資進來的話,將來中國的銀行出現什么風險,外資等于一起承擔。你如果拿到10%的股權,你就承擔10%的風險。象匯丰在交通銀行是20%,那你就得承擔20%風險,据說匯丰將來可以成為40%的股東,那就承擔 40%的風險。所以現在這些外資方面,我覺得他們還是認識不夠,他們只想到中國的銀行可以賺錢,但這個風險這方面他們的認識還是不夠的。

腐敗和經營不善是中國所有國家銀行的特征。直到今天,沒有党的批准,銀行的最高領導層仍然不能做出人事決策,這就為非法的陰謀詭計提供了溫室气候。

中國的銀行貸款業背著死賬、爛賬和老國有工業企業的包袱。低估的人民幣挂靠美元、歐元等貨幣,一旦這樣的挂靠失靈,難以預測將會發生什么事。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有沒有途徑了解中國銀行的真實狀況?

對此,凌鋒表示:我想他很難了解。因為那种腐敗的東西,里面的高層人員他怎么會告訴你呢?所以是很難了解,除非里面有些人愿意跟這些外資方面去講,但這种情況我想是很少的。因為外資進去以后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他拿不到控股權。因為中國有這個限制的,比如說金融業跟電訊業,外資不能夠超過50%。就說中國政府還要掌握他,所以你拿不到控股權,你不能夠決定這個企業、銀行怎么樣經營,你只能夠協助他來做,但是你不能夠說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所以我想里面的中國員工也很精明,即使為了自己的利益來拍外資馬屁的話,他也不會把里面的內幕出賣告訴你,因為外資知道了也沒有用,因為他沒有決定權。所以我覺得問題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他只能夠慢慢摸索吧。

現在,由于中國的銀行背負了巨額的不良資產,形成銀行的資金充足比率偏低,大部份中國的銀行也普遍對資金存有巨大渴求。

据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銀監會)公布的2005年第二季度數据顯示,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只是4.31%,遠低于國際《巴塞爾協定》規定的銀行自有資產比率8%,因而可見中國銀行業對資金需求之龐大。

凌鋒說:對啊。現在中國一些在海外上市,不單是銀行包括其他企業,我覺得動机都不良的么。他都不是确實想怎么把這個企業拿來很好的發展,而是出于什么呢?我現在先上來,先把這個錢拿到手再說,拿到手我干什么你們管不著。我覺得這個動机是非常坏。我一直在觀察,象中國一些企業在香港上市,從1993年開始,我就注意到一些企業他上來的目地就是集資,集資以后這個錢拿來干什么你就管不著。因為他是國有企業,他有他的控股權。他也不怕人家說象香港這個你說你管理不好,人家會阻擊你,慢慢收購你的股權,然后突然之間就把你整個公司都收購。但是中國不是這樣子,他絕對是保證這個國家控制這個公司。你沒有辦法阻擊他,沒有辦法把他整個都收購過來,因為他在外面流通的股權是并不多的,他只能夠引你上鉤。但是你想把他整個控股權買下來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是集資,能夠集多少算多少,集完了他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象以前青島啤酒一個問題。青島啤酒等于是最早在香港上市,他錢拿來以后不是來擴大這個公司規模,另外怎么向海外近一步擴張。因為青島啤酒在中國的地位很高,在海外我們也知道他的地位很高,如果他擴張的話,他可以很成功。但是他把這個錢拿來放賬。結果反而很多外國的啤酒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收購中國的小啤酒厂,跟小啤酒厂合資讓他們壯大,去跟青島啤酒來競爭。這些問題在中國實在是太多了。因為他們眼光跟共產党一樣急功近利,我只要錢拿到,那些貪官污吏就可以利用這個錢亂來,但是對這個整個企業到底將來怎么發展,怎么從外資進來以后來改造這個企業,想的都不是很多。當然不排斥有些跨國企業,中國一些大企業,因為現在里面有些主管在外國留過學的,可能回來會有一些責任感,想真正是按照外國的經營方式來改造這個企業,真的是為國家為人們,不排斥有這种個別的人會這樣做。但是我想大部分都還沒有這樣高的認識,即使你是很正派,想利用這個外資把自己的企業很好的改造,但在中國這种制度下面,你如果真有這种好的想法,很可能反而是碰釘子,被人家排擠。這個是很悲哀的事情,但你胡搞的,反而在這個制度里面可以受到領導的欣賞。

中國銀行業的管理層,普遍仍存有極大的利益矛盾問題,例如,党委与銀行的關系如何處理?如何監察政府股東派出的董事、監事,持續抱有盡心盡力為銀行工作的責任心。銀行管理層方面的人不可能做任何的決定,要听党委的。

凌鋒認為:還要听党委的,還要听政府的,所以對這种制度你很難可以放開,當然最近听說,比如說那個聯想不是收購了IBM的一些個人電腦部門,听說現在好像搞的比較好,但這個搞的比較好是自己官方的消息,到底怎么樣子,我們也不了解,要比較長時間看哪。比如前一陣中石油收購尤尼科嘛,炒的很厲害,美國不讓收購,所以當時中國那邊也介紹中石油的董事長還是總裁外國留學。我曾經寫過中國的企業文化跟外國的不一樣,收購了以后是不是能夠管好,這個很大的問題,但是,后來我馬上看到有個介紹,這個負責人在外國留學以后,現在怎么用外國的方式管這個企業,怎么管的很好,中國的這种報道經常是很多虛假的,所以我只能是將信將疑啊。

中國的銀行在海外上市之前,大多先引入外資的策略投資者作為賣點。例如交行于香港上市的其中一個亮點,就是其引入了匯丰銀行作策略股東,去改善銀行本身的管理流程。

雖然美國銀行將向建設銀行董事會派出一名董事及五十名管理人員為建設銀行提供技術援助,但來自美國銀行的所有代表,均沒有任何真正改革建設銀行運作的權力。

對此,凌鋒表示:我注意到,以前銀行賣給外資的時候,比如說賣給匯丰,交通銀行一下賣給你20%,听說將來若干年還可以再賣20%,讓你40%,据說40%是那個大股東了,因為40%里面有百分之三十几是在外流通的話,那么等于是國家掌握的就等于四十,加上三十是七十,國家掌握的30%,就比匯丰少,但是匯丰要完全取得控股權,要把界外流通的30%慢慢收購,達到50%,是非常困難的,而且甚至于政府不給你收購起決定權。雖然你的股權比例是比政府手里的高,但是那些小股民也不會听你的,他應該听政府的,這個就很難。但是我發現后來賣的一些銀行里面呢,他現在已經不大是20%賣給你,又把他分。新加坡那個投資銀行啊,最近入股到很多銀行,中國實際上9.9%賣給你,9.9%再賣給另外一個外資,這樣就符合中國的“以夷制夷”,這些銀行要起一些作用更難了,因為外資里面,他們不同利益可能會有矛盾,他就會利用你們之間的矛盾,所以就10%、10%這樣子賣,他不是一下子20%賣給你一家,他分開几家賣,這樣又可以在里面做手腳。

對所有的中國銀行而言,無論引入的是哪一類型的投資者,均會改善中國銀行的財政狀況。然而,只改善銀行的財務素質,外界卻認為不足以改革獲注資的銀行素質。主要原因是,已有不少聲音指出,中國的銀行沒法提升自身的公司治理水平。

中國的股市是失敗的,應該推倒重來,交通銀行也好,建設銀行也好,現在在香港上市,中國股市的今天很可能是香港股市的明天。

凌鋒回答說:當然是會的。我很擔心中國這种企業在香港上市多了以后會敗坏香港的金融市場,因為他不守信用、不守規矩。香港有一個施美倫不是到中國證監會去做嘛,后來回來了,回來什么原因也沒有講,但是我估計可能是她在中國采用一些鐵腕啊,在中國股市采用鐵腕來懲治那些不守規矩的,那你很難在里面站的住腳,當然詳細情況也都沒有講。但是我也知道回來,香港越來越多企業在那里上市,對于香港來講,宣傳中國企業在香港上市可以發展香港的金融市場,因為這個等于是公司更多,買賣會更加昌旺,香港一些經濟行就可以多賺一些錢,一些投資者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但是我覺得如果上的越來越多的話,現在還占小部分,對香港影響還不是很大,但是將來占了大部分的話,那我想,所謂邪气上升,正气下降啊,那就麻煩。比如說以前香港股市里面匯丰銀行是第一大,要操縱匯丰銀行來操縱這個股市就比較困難了,因為這個匯丰銀行他最大的股東,匯丰銀行的机构很怪的,他沒有一個大股東,等于是最大的那個只能操控百分之一百分之几啊,所以除了管理階層以外,沒有什么人可以在里面做手腳,而管理階層一直是不斷的換,不斷的更新,年紀一大退休另外一個上來。但是現在能夠在香港影響股市最大的,市值最大的已經不是匯丰,而是那個中移動,是中國的,所以你要造勢的,一會上一會下,在里面的賺錢的話,因為中移動的大股東是中國政府,那他就可以容易的在這里面作怪。如果万一將來更多了,比如一些大的銀行而且資金都很雄厚的,等于他占香港股市里面的市值都很大,如果他能夠越來越多操縱的話,那很危險很危險。當然現在中國人,因為中國進入金融行業時間還不長,所以還不能夠太興風作浪,他必須要勾結那些外國的投資銀行合謀,比如他上市就要靠什么和其他大的投資銀行,所以還需要勾結大家一起瓜分這個利益,但是呢,等到中國方面在里面懂得越來越多的話,那將來中國自己來做這個東西,我想那樣更加可怕。

建行是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在全國擁有2,500間分行,截至2004年年底,公司總資產值高達39,048億元人民幣,較交通銀行的總資產值約高出240%。

有文章說:礙于中國銀行業尚未開放,外資金融机构要打開中國市場最直接的方法,便是注資中國的銀行。中國的銀行在選擇注資對象時,也基于銀行本身的核心需求,從不同層面去考慮其“聯婚”對象。當中因素包括了,管理技術和業務素質的提升、銀行體制改革的需要,以及資金的需求等等。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國會開始注意中國企業在國際吸金活動
專家指中國企業大批在美上市  可能會泡沫化
美抨擊中 胡亂操控匯價
美議員再拿中國開刀 批中國市場未自由開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