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我們的飲用水中有甚麼?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2日訊】(阿爾弗萊德‧波洛斯(Alfred Poulos)撰文、大紀元記者蘇菲雅編譯)從量的角度講,水是我們身體中最重要的組成成分,它在20-25週的胎兒、新生嬰兒、以及成年男性的總體重中所佔的比例分別約為88%、69%和60%。

我們人體器官內的一系列化學反應都是在水環境中發生的。體內的水份來自於我們的飲食,因為幾乎所有的食物中都有水。根據其不同的來源,水中也可能包含許多溶解物質,其中以來自岩石及土壤的鹽和沉積物為主。

我們的飲用水也含有各種各樣的“有機物質”,如殺蟲劑、肥料等農用產品、動物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工業廢料、甚至藥物或其分解產物。

水中可能也包含可傳播疾病的有害微生物,因此,世界大部分地區的供水以氯消毒以保証人們安全飲用。不幸的是,雖然加氯消毒可非常有效的殺死微生物,減少傳染病的危險,但它卻能夠從溶在水中的有機物質中產生大量化學物質。消毒過程中產生的化學副產物因水中有機物的不同而不同。

氯化副產物經由飲水、淋浴時通過肺和皮膚進入我們體內。有證據顯示,某些氯化副產物具有誘變作用,能夠引起DNA的變化。令人憂慮的是,有些誘變物質可能導致癌症。

動物實驗顯示,一些氯化副產物在大劑量時具有導致癌症和先天缺陷等疾病的潛在危害。雖然我們消耗的量不是非常龐大,但是我們每天都生活、暴露在這些副產物之中。

此外,我們的供水中包含氯化副產物的複雜混合物。有人認為,即使極少量的毒性物質也可能藉由其與其它物質的“協同作用”而導致危害。

一些醫學文獻報告了飲用氯化消毒水與出生異常、甚至某些癌症之間的可能關係,這也許與我們關係更為密切。儘管明顯的癌症和出生異常的高風險並不構成氯化與疾病間關係的確實證據,但是鑒於氯化副產物的誘變性及其在動物中引起癌症和先天缺陷的能力,這一現象確應引起關注。

因此,設法通過過濾或逆滲透的方法去除氯化副產物也許是明智的。如果滅菌過程不使用氯化消毒(通常改用臭氧),瓶裝水也是一種選擇。水箱則是另外的選擇,但水質與水源處是否含有細菌(腐朽植物和鳥類糞便)或化學污穢(屋頂、排水管和水箱的材料成份)密切相關。

(阿爾弗萊德‧波洛斯(Alfred Poulos)教授是阿德萊德大學(Adelaide University)的會員教授,也是Biolipids Pty Ltd.的總經理。波洛斯教授所著“無聲的威脅”一書可通過電郵:alfredpoulos@esc. net.au獲取,或在Adelaide市Hindley街的Imprints Booksellers購買。)

英文原文網址:http://www.theepochtimes.com/news/6-1-4/36468.html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