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草:思念

—— 方草日記之26

方草

標籤: ,

【大紀元1月21日訊】2006年1月20 星期五 小雪

每次探望張林的時候,都是提前一天到銅陵住下,次日早晨再去監獄,11月15日星期日這次也不例外。從蚌埠到銅陵坐汽車需要六個多小時,蚌埠沒有直達銅陵的汽車、火車,必須乘汽車先到合肥然後再轉一次汽車才行。11月15日那天霧很大,在兩段路程中汽車都行駛得非常慢,直到晚上九點鐘才到達銅陵市。漫長路途上的顛簸讓我疲憊不堪,本想打算再換乘一輛計程車到監獄旁邊的旅店住下來,可是去監獄的路很糟糕,路的兩旁夜黑如漆,連一盞路燈也沒有,加之身上還背著幾十斤的重物,我實在沒力氣了,只好隨便找了一家旅館住下。也許是太累了,那一夜我睡得好香,好甜。

翌日早晨八點鐘不到,我在獄卒們上班時間之前就來到了銅陵監獄的會見室的大門外,等了一個多小時我才得以進去。前幾次我都是第一個進「會見室」的,但卻每一次都不能馬上見到張林,要被他們安排在最後一個位置,等到別人探監結束出去了之後才能和夫君相見。直接監管他的指導員會先找我談話,然後再找張林談話,主要內容是一樣的,他希望我多鼓勵張林,在這裏不要違反他們的監規,如果表現好的話,還可以得到減刑,他希望我們家屬能配合他們的工作。這位指導員對我家裏的情況及對我們的心理狀態都十分瞭解,那是因為我和張林的通信他們都已先閱覽研究了一番並拷貝入檔了。

在焦急地等待了許久之後,夫君終於出現我的面前,我們彼此相視一笑,不由自主地我的淚水又流了下來,這淚水中有開心、也有心酸。我們的整個談話過程是被他們安排專人進行全程錄音監控的,所以我和夫君之間所談的話題也無非就是家裏和孩子的事,他最擔心的也就是我和孩子,他最思念的是小女兒張安妮和大女兒張儒麗。他說直到現在他還經常回憶起去年1月27日離開家去北京的時候,女兒anny那撕心裂肺般的哭聲,那哭聲使他永遠無法忘卻,女兒那悲慘的哭聲對他而言仿佛是一種警示。目前他的精神和身體狀況良好,這關鍵是由於他已恢復了往日的意志力,有了一個平和的心態。他竟然還笑著說等他出來後,要和我再生一個孩子,真讓我哭笑不得,不過在這種狀況下他還能如此豁達樂觀,也實在難得。我們相互鼓勵對方,他希望我除了照顧好孩子之外,能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和寫作上,不斷地充實自己,多方面地提高自己的素質,為將來的工作和事業做準備。這次我給他帶去了幾本書,當然這幾本書都在他們的允許範圍之內,比如在監獄裏英語教材和曾國藩的書是可以看的。

談話的時間飛矢般地過去了,我把吃的和用的東西交給了他,又給他繳納了800元錢的生活費。他擔心我每次來看他都這麼路途辛苦和為他花費,讓我以後不要再帶吃的來了,來探監的次數也不要那麼勤,三個月來一次就可以了,省點錢給兩個孩子用,他自己只需要一點點錢,就可以生活了。其實我很瞭解他,如果我真的一個月不去探望他,他會非常想念我,我也會同樣想念他。@

————————————————
張林先生的力作《悲愴的靈魂》已由博大書局出版發行。

欲購《悲愴的靈魂》的讀者,請聯系博大書局
  電話:1-888-268-2698,1-718-886-7080
  傳真:1-718-886-5979
  Email: order@broadbook.com
  或上网訂購:http://www.broadbook.com

內容介紹﹕

在這本書里,張林以他的民運生涯和3次監禁勞改生活為視角,從這文明的荒漠里,從刺人的野蠻荊棘里出發,從勞教隊里人与人之間的關系出發,從當代中國人与人之間的本質關系出發,從各种角度剖析了中共統治下中國社會的奴隸制本質。張林先生在2003年末那個嚴寒的冬天,連續三個月,在迷醉和激情的狀態下,用心血和淚水寫成了它。

本書作者張林,是中國大陸民運人士,獨立作家。二十多年來,張林一直是大陸民運的一名先鋒,為了讓中國走上民主化的道路,他受盡人間折磨,飽受了巨大痛苦,他前后3次共8年被中共囚禁在監獄中,雖妻离子散,歷經生死,但信念堅定,矢志不渝。為了中國的民主事業,他奉獻出了全部智慧、才華、心血、青春。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民主斗士,一位中華民族的精英分子。2005年1月29日,張林前往北京參加悼念趙紫陽未果,又再一次被中共當局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至今仍在獄中。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張林被監禁於合肥南郊柴油機廠監獄
方草:接到一位陌生人的電話……
方草:這部電影假到家了!
默含:讀方草日記 篇篇酸心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