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吴振吉 掌移民署 第一人选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2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忠荣/特稿

吴振吉是中央警官学校四十三期毕业,与陈水扁总统关系良好,外界多以“扁家军”视之,虽然吴振吉仕途顺遂,但他曾遭逢丧女之痛,大喜大悲的酸甜苦辣均已尝遍,人生际遇并不寻常。

吴振吉曾任内湖、北投、万华分局长,在阿扁台北市长任内获赏识并重用,公元两千年阿扁当选总统,吴振吉从警政署警监督察借调官邸担任内警卫室主任,外界即视吴振吉为警界的闪耀星星。

吴振吉警界仕途上最受外界关注的一次是2001年7月,由官邸内警卫室主任升任基隆市警察局长,因为基隆市属于甲等县市警察局,过去大都是担任过一任县市警察局长、调回警政署任组长一段时间后,才有可能出任,吴振吉没有县市警察局长资历,该项人事案算是颠覆警界传统。

随着阿扁2004年连任总统,吴振吉官运也很顺利,基隆市警察局长后,一路扶摇直上至航警局长、境管局长,这次移民署将成立,吴振吉在境管局长位置上,熟悉入出国境管业务,接掌移民署应是第一人选。

不过,官场再怎么顺遂,也无法弥补失去亲人的悲痛,民国八十三年内湖国小发生一件震惊社会的女老师命案,女老师在学校停车场遭到杀害,时隔八年才破案,破案过程犹如神差鬼使,也是冥冥之中恶有恶报。

谢银党 革新警政 功成身退

记者黄敦砚/特稿

九十三年4月,谢银党临危授命接任警政署长一职,在他稳健的带领下,让当时动荡的社会秩序逐渐平复,一年十个月署长任期内,谢银党稳定中求革新,一步步推动各项警政改革,多起重大刑案也都能侦破,此番异动,可说是完成阶段性任务,功成身退。

谢银党从担任警政署副署长起,每逢警政署长职务出缺,总是被外界视为接任署长热门人选,虽曾数度与署长一职失之交臂,可是他一如往常,持续做好副署长的份内工作,直至两年前总统大选,前任警政署长张四良为三一九枪击案请辞后,谢银党获得扶正。

署长任内,谢银党完成三项“不可能的任务”,首先是成功处理总统府前抗争运动,维持五二○正副总统就职大典平和进行;第二项任务是打击诈骗集团,成立“一六五”反诈骗咨询专线,第一时间提供民众有效帮助,大幅降低诈骗案件。还有,谢银党提高因公殉职、受伤警察及其眷属照顾,在他斡旋下,“终生照护制度”成形,让政府从家属手中接下照护因公伤残警察重担,减轻家属负担。

低调、沈稳、内敛,是谢银党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平日不常出现在媒体前,每当各地警察机关侦破重大刑案时,他总是选择站在幕后,让第一线同仁享受所有荣耀,自己默默地在背后扮演支撑的力量。

柯承亨 转任幕前新挑战

记者邹景雯/特稿

即将转任国防部副部长的国安会副秘书长柯承亨,恐怕已创下最年轻军方副首长的纪录,四十四岁的他,是目前仍追随陈总统的国会助理中,最年长的,也是阿扁身边少数的军事幕僚。

曾与陈水扁合著“国防政策白皮书”的柯承亨,二千年到国安会先任咨询委员,之后升任副秘书长,经过五年多的幕后历练,现在转到幕前担任副部长,是全新的挑战。

民进党执政这些年,他是蒙特瑞等台美军事会谈的固定成员,对我军事采购、国防战略、国际合作,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军购案卡在国会动弹不得的僵局中,柯承亨有责任上前线加强推动与游说。

其实,柯承亨多年来与军方的互动非常密切,许多将领透过他想与上面连结,他也经由许多军人的叙述,了解军方的情况,其中有真实的情报,也有消息被选择性的呈报,这些柯承亨都有必要重新验证与确立。

在国安体系,低调沉默,或许是美德,但到了国防部,柯承亨须扮演好政务官勇于为政策辩护的角色,否则就会连起码的称职都谈不上。

未来,美日台三国的军事连系,应该是柯承亨重点工作项目之一,背负着“童军团老大哥”的称号,“小亨利”必须戮力证明他的老板眼光确实不差。

杨黄美幸 海外人脉丰沛

记者苏永耀/特稿

外交部研设会主委杨黄美幸,对涉外事务相当投入。虽然政党轮替即进入外交部服务,但仕途并不顺遂,仅为部内一级主管。此次获高层青睐,转往侨委会出任副委员长,应可结合其丰沛的海外人脉,发挥更大的外交潜能。

早期在美国一度从商,做了十几年总经理的杨黄美幸,之后与许多台侨一样,参加台湾同乡会、FAPA(台湾人公共事务会 )等海外组织,开始支持台湾民主运动。也因此,国民党执政时期杨黄美幸也是黑名单的成员,无法返台。

不过,虽同为黑名单,但返台后仕途不若外交部长陈唐山、侨委会委员长张富美来得顺利。杨黄美幸先担任外交部研设会副主委,但或许因身份特别,与自成一格的外交体系出现磨合问题,核心业务被排除在外,让她大叹难施展抱负。

这位被部内同仁形容极具“使命感”的女性政治人物,其实就像许多热情的台侨一样,急切希望提高台湾的国际能见度,让台湾走出去;而这与讲求不温不火、步骤策略的外交官训练来说,节奏感似乎难以协调。

这几年杨黄美幸改以勤走国际,积极演讲、与智库互动,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如今虽转往侨务,但这也是外交工作的一环;更重要的是,从过去的台侨身份到未来服务台侨,具亲身体验的杨黄美幸,将更具说服力。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