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改革與制度創新 (3)

—中國大陸的憲政民主道路
張祖樺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二曰民族主義。徐迅在《民族主義》一書中說:「民族主義(nationalism)一詞1844年才出現于社會文本中,其基本含義是:對一個民族的忠誠和奉獻,特別是指一種特定的民族意識,即認為自己的民族比其他的民族優越,特別強調促進和提高本民族文化和本民族利益,以對抗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利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P40)該書還認為:辛亥革命奠定了中國民族國家的基本政治框架,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構成了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結構,而抗日戰爭鍛造了中華民族情結,民族主義情緒以此為寄託。孫中山早期所倡導的民族主義的基本內容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力求避免被帝國主義「共管」或「瓜分」的厄運,從而建立起獨立的「民族的國家」。

辛亥革命以後,中山先生又倡導「五族(漢、滿、蒙、回、藏)共和」和各民族一律平等。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民族主義」的替代概念是「愛國主義」,特別是在出現「內憂」和「外患」的情況下。可以預言,只要有民族國家存在,民族主義就會成為取之不盡的政治資源。幾年前,當有人出版《中國可以說不——冷戰後時代的政治與情感抉擇》(中國工商聯合出版社1996年版)一書時,主流社會不屑一顧。到1999年5月8日北約的導彈襲擊了中國駐南聯盟的大使館以後,整個華人世界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說「不」浪潮。香港「鳳凰衛視」推出了名為「中國人今天說不」的特別報導;1999年5月13日深圳世界之窗舉行了「中國人今天說不」大型演唱會;1999年5月17日出版的《北京青年》週刊封面印了一個靶心和「中國說不」四個鮮紅的大字。

所以,對民族主義在今日中國的影響不可低估,在一定條件下,民族主義完全可能成為政治意識形態的替代物。需要指出的是:民族主義是一柄雙刃劍,既可傷人,也可傷已。處理得當,可以轉化成一股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促進國家的現代化;處理不當,或妄自尊大,盲目排外;或妄自菲薄,自輕自賤;最後必然自食其果。從近代歷史看,民族主義往往成為被壓迫國家和人民爭取獨立解放的動力源泉,代表著國際關係上的平等意識的覺醒。從人道主義角度看,它具有一定歷史正義性。另一方面,民族主義又往往成為戰爭和殺戮的精神之源,諸如德國法西斯主義、日本軍國主義等意識形態也是一種民族主義,只不過是一種極端形態的民族主義。有關民族主義的問題,本書還將反復論及。

三曰民主主義。中國的民主主義最早起源于西方政治思潮的輸入與孫中山提出的民權主義。中山先生多次談到他所主張的民權主義就是民主主義。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及稍後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要把「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請到中國來,產生了深遠影響。1979年的「民主牆」運動和1989年的「****」民主運動均可看到它的巨大身影。近年來,民主主義的政治思潮正伴隨著全球範圍的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在中國蓬勃興起。從理論和思想啟蒙的層面看,比較有代表性的如董郁玉、施濱海編的《政治中國》;劉軍甯、王焱編輯的《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和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美國著名政治學家亨廷頓著的《第三波—-20世紀後期民主化浪潮》等一批書籍的出版。

從實踐層面看,鄉村依法民主選舉和罷免村長(村委會主任)與城鎮民主選舉人民代表的情況正在逐步普及。已見諸報端的典型事例如浙江省里安市潘岱鄉白蓮村村民罷免村委主任(1999年4月13日《光明日報》第3版、1999年4 月17日《中國經濟時報》第4版);河北省安平縣大何鄉報子營村村民罷免村官反成被告(1999年4 月16日《南方週末》第1版);哈爾濱市松北鎮集樂村村民投票罷免「村長」(1999年4月30日《南方週末》第1版)。直選鄉鎮長的試驗已經開始,如1998年年底四川省遂寧市市中區步雲鄉直選鄉長;1999年初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直選鎮長。人大監督政府也有一定進展,如九屆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審議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的工作報告,有近三分之一的代表投了反對票和棄權票;廣州市人大代表多次質詢政府官員(2000年4月21日《南方週末》第2版)。在國際上產生較大影響的如1998年大陸民運人士公開申請籌組民主黨。總之,在民生問題得到一定緩解以後,民主主義在中國一定會有進一步的發展。

四曰平民主義。有人將它與「民粹主義」等同。實際上,民粹主義是一種極端形態的平民主義,它動輒強調「全體人民」、「全體群眾」,在政治上強調普遍的群眾參政、廣泛的政治動員和反對國家權力。中國大陸近年來興起的平民主義與這種民粹主義是不同的。它主要代表的是在改革中利益受到損失的弱勢階層。一些作家和學者紛紛著書立說為之呼籲:如梁曉聲的《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何清漣的《現代化的陷井》、秦暉的《天平集》等。儘管他們未必都認可平民主義,但是說他們的書中表達了社會弱勢階層的願望和聲音,應該是不錯的。他們大都對傳統的社會主義和民粹主義持批判的態度,也不反對國家權力。但是他們都強烈地反對腐敗、要求社會公正、要求保障公民的各種合法權利。在政治上,他們都贊成改革,支持民主;主張擴大參與,加強群眾的監督。孫立平在《平民主義與中國改革》一文中寫道「在目前的知識階層中,對改革的一種相當矛盾的心理正在形成:一方面,從理智上說,他們仍然堅持中國只有改革才有出路,甚至以「瓜分國有資產」為特徵的「非國有化」的道路可能也是最有可能的一條路子;另一方面,自己在改革中所付出的代價,對腐敗現象的本能的反感,以及對腐敗在社會層面所可能引起的負面反應的憂慮,又使他們不能不對改革形成某種保留的態度。……如果考慮到中國知識份子歷史上就有的「為民請命」的傳統,知識份子在取向上更趨向于平民主義,不是沒有可能的。」(載1994年第5期《戰略與管理》)孫立平的看法是有代表性的。問題是中國愈來愈走向多元化,知識份子也在發生分化,統一的知識份子取向已很難有存身之地,平民主義只會是一部分知識份子的價值取向。但是在平民百姓中,平民主義無疑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五曰自由主義。朱學勤1998年12月25日在發行量很大的《南方週末》上發表了題為「1998,自由主義的言說」的文章,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該文提出「1998年中國思想學術界最值得注意的景觀之一,是自由主義作為一種學理立場浮出水面。」在1998年以前,自由主義在中國基本上是一種貶義詞;還很少有人自稱為「自由主義者」。1998年以後,則到處都有人自稱為「自由主義者」,並且公開傳播自由主義。不久前發生的胡適熱、顧准熱、陳寅恪熱,還有有關儲安平的書的出版,都說明了這一點。自由主義者主張「自由的思想,獨立的人格」,不少人甚至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中國現階段的自由主義者都主張實行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出版自由;在經濟上,一般都贊成發展民營經濟和保障私有財產權;在政治上,都贊成實行憲政民主、代議制、法治和保障人權。自由主義的影響目前主要限於思想界學術界和知識界,但是由於它代表著先進的價值和理念,所以傳播的速度很快,比如保障私有財產和維護人權的觀念就已相當深入人心。

上述各種主義(當然不限於這五種主義)均有其存在的理由,也各自代表著一部分人的利益。從政治的意義上說,它們當中都包含著一定的合理成份,都屬於政治資源。我認為應儘量吸收它們當中的合理成份,剔除其中不盡合理或者有害的部分,儘量整合各種社會政治資源(本書第十三章對開發政治資源的問題作了專門論述),以形成一種合力,推動中國的憲政民主大業。只要不是走極端的社會思潮,如法西斯主義、極權主義、極左、極右等;凡是具有一定合理性與有益價值的社會思潮,都應寬容地予以吸納、揚棄、整合,以盡可能地化解社會衝突,促進中國社會的健康發展。

最後,再來談談中國未來的政治發展路向問題,這是大家都很關心的!我願意介紹個人的看法,既是與大家交流,也是向各方請教!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1月17日在北京去世,再度鉤起人們對他的懷念。一些曾經和他有過工作關係的人士和學者表示,趙紫陽的領導風格給他們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 趙紫陽去世的消息傳開之後,引起了人們,尤其是曾經在工作上接觸過他的人士的感慨。和這位中國前總理有過工作關係的一些人士認為,趙紫陽的執政風格和作人態度給他們帶來一種清新之風的感受。 *張祖樺:趙虛心聽取中青年學者意見*

  • 東海一裊開創的震旦文化網在一個月前被封鎖,安徽蚌埠的張林在前往北京悼念趙紫陽時被行拘,上海的李國濤、戴學武“神秘”失蹤十多天,突然“消失”了。無庸諱言,這是中共延續對楊建利、杜導斌、趙常青、楊子立、靳海科、羅永忠、張宏海判罪之後,對劉曉波、余杰、張祖樺的威脅、恐嚇之後,對師濤的關押之後的繼續。
  • 從法治建設的角度來看,2004年度的最大進步當屬"國家尊重與保障人權"載入中國憲法。曾幾何時,人權還被當作資產階級的專利橫遭批判與踐踏。而今天,人們已看到愈來愈多的中國人以憲法中的保障人權條款為武器毅然走上公民維權之路。
  • 發生在陝北民營油田的行政侵權事件與陝北民間石油投資人"保井維權運動"(以下簡稱"陝油案")已持續了兩年多時間。據維權人士介紹,"陝油案"涉案地域廣闊(延安、榆林2市15縣)、涉案人數眾多(1000多家民企6萬多投資人10多萬利益相關人)、涉案資產龐大(2003年價值70多億,現值140億以上)和涉案行業為高度壟斷(石油)產業。上述規模特點使得"陝油案"成為海內外持續關注的聚焦點。
  • 美國國務卿賴斯星期六晚上抵達北京訪問,而北京則加強了對一些異議人士的監控。海濤現場介紹有關情況。

    海濤:今天下午,我因為一些其它事情,找北京的理論工作者張祖樺,結果,他對記者說,他現在北京郊區一個地方小住,而門外就是公安方面的人員還有警車,對他和家人進行密切監控。他說:「我們現在郊區農村渡假過週末,警察就在門口守著。」不過,張祖樺說,在屋子裡,他可以打電話,同外界保持聯繫,只不過出門就有警察貼身跟著。

  • 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阿爾布爾八月二十九日起,開始為期五天的訪華,將與中共高層討論人權現狀。中共當局採取大規模行動,再次將民運人士、異議人士軟禁起來,劉曉波、張祖樺和劉荻家外警察都來站崗了。趙昕、齊志勇、胡佳、龐梅清、劉京生、馬文都、王國其等人也提前遭到警方監視。中國維權組織「仁之泉工作室」負責人侯文卓的辦公室,二十九日遭到警方搜查。
  • 當代中國有一個特殊的“民族”——“上訪一族”(他“她”們自我命名爲中國第57個民族——“訪族”)。他(她)們來自全國各地,大多集聚在北京火車站南站周邊地帶,因這一帶在地理上距“中辦國辦”人民來訪接待室和全國人大常委會信訪局及最高人民法院人民來訪接待室較近。他(她)們中條件稍好一點的租住在簡陋的民房和小旅館裏,條件差的就在附近的工地上、橋洞下、水泥管裏風餐露宿。
  • 中國正處於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變局之中。社會每天都在發生變化;變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變化之大,引得世人矚目。然而,誠如前人所言:理論往往落後于現實生活。在今日中國,系統說明這種變化的著述少之又少,仿佛社會根本沒有這種需求似的。
  • 從文化方面看,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變遷,文化作為一個社會民族風貌的主要展現,也在發生劇烈的變化。(1)與正統意識形態疏離。「文化大革命」結束以來,革命年代製造的政治神話一一破滅,正統意識形態(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一黨專制、個人崇拜、計劃經濟、一大二公等)逐步走向衰敗,人們普遍發生信仰危機、信念危機、道德失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