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與西餐的文化差異

伊寧

人氣 2637
標籤: ,

  食文化,其實食文化的核心不在於吃甚麼,也不在於吃的味覺,而在於怎麼吃、如何吃。大多數地方的人在解決了填飽肚子的問題後,吃越來越變成了一種社會活動的行為。不論甚麼食品,過到嘴裡和肚子裡之後都變成了生物學和營養學的問題,而在吃之前,則更能反映文化的習慣。文化的差異在中餐與西餐中反映更是明顯。

  從點菜說起,西餐的菜單大多隻有一頁紙,最多是正反面,還包括了飲料和甜品,越是好的餐廳,菜單大多很短,就像西方文化,雖然也很豐實,但它的集中度很高。而中餐則不同,菜單一般都很長,選擇也很多,點菜變成了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是多樣的融合,中餐的豐實表現在其多樣化上。中餐的前後道菜之間沒有必然的聯合,食物與酒水飲料之間也沒有甚麼必然的聯繫,很有些像中國多元的文化觀念,多樣、包容、同化、為我所用是基本特點。不過也有些海外的中餐館把中餐改成了西餐的吃法,也把中餐分開了頭盤,主菜,餐後甜品,外國人果然吃的不亦樂乎,既享用了中餐的美味,又在心理上覺得順序很舒服,看來文化融合的結果是好的。

  西餐是各人點各人的菜,中餐是主人把菜都點好大家只管吃,兩者各有千秋。自己點菜對個人選擇更尊重一些,自己點,好吃不好吃自己負責,但選擇單一,吃起來也沒有那麼熱鬧,但由此可見西方文化中個體的獨立性。而中國文化中更多的重視整體,點菜的人要滿足不同人的口味,可能會受到讚揚,也可能會受到批評,古語有云﹕「眾口難調」,也知道這是件難事,可還要這樣做,因為覺得整體的一致更重要。中餐講究分享,這種分享被帶到西餐中來,即使大家都各自點了菜,也會在吃的時候你嚐點我的,我嚐點你的,搞得餐桌上還是很熱鬧,一派樂融融的氣氛。

  中西餐吃法在餐桌上不同,在廚房裡也很不一樣。西餐的廚房更像一間標準化工廠,有很多標準設備,有很多計量、溫度、時間的控制,廚房的佈局也是按流程設計的,有對出品的樣式、顏色的嚴格要求。其實老外的腦子都比較簡單,但他們把事情標準化、程序化,就提高了做事的效率和連貫性,麥當勞和星巴克的成功都是產品標準化的結果。中餐裡的廚房則很不一樣,推門進去,火光沖天,一排廚師,汗流滿面,調料品擺了幾排,然而最終出品的好不好吃,要看廚師手中的勺子怎麼掌握了。所以中餐就難統一標準,更多的時候要靠廚師的個人技術,否則就不是中餐了。這可能與中國文化很多事都要靠某個人的行為才能完成是一樣的。

  西方人吃飯用刀叉,有人說現在還用刀子來切帶血的牛肉的民族一定是文明進化得不夠,不過因為刀叉很實用,老外也沒有改的願望。不論西方文明再怎麼進步,刀叉看來改不了。中國人吃飯用筷子,老外時常驚奇中國人怎麼能靈巧地用筷子夾起盤中軟軟的豆腐和滑滑的花生米。刀叉和筷子常常是餐桌上的討論話題,這幾年不會用刀叉的中國人少了,可不會用筷子的老外還很多,可見中國人吸收學習的能力很強。◇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家同:窗外
李家同:窗外 人氣 55
李家同:難忘的聖誕夜
李家同:替全國的國民小學請命
李家同:文化刺激的城鄉差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