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清談】忙碌就是有效率?

思牧

人氣 5
標籤:

管理者總是無時無刻不想辦法提升企業的效率,因為高效率代表企業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可以降低人事上的成本,可以發揮最大的產能,形成規模經濟降低成本。表現在公司內部中,就是每個人都顯得非常忙碌,無時無刻都在工作,讓我們感覺這個公司充滿效率。

但是管理顧問湯姆.狄馬克(Tom Demarco)認為讓員工不停的工作只是在”瞎忙”。許多企業主管喜歡讓員工不停忙碌、充滿壓力地工作,但是狄馬克認為,這樣子的作法只會產生許多後遺症。

第一、扼殺組織的彈性:企業當中總是會有許多突發事件需要有人去處理,如果今天每個人都不停忙碌,悠閒被視為一種罪惡時,不但企業無法做緊急應變,員工連思考、創造的時間也被剝奪,扼殺了企業的創新能力。

第二、影響工作品質:員工不停的忙碌到最後變成需要加班才能完成工作。如果長時間的加班,不但會影響正常工作時間的工作品質,到最後還會影響員工的家庭生活、身體健康等,最後說不定還會導致員工離職。而新員工要接手還需要適應、訓練及磨合,這些也都需要成本。

第三、提高轉換的成本:轉換成本指員工從一個任務跳到下一個任務之間所要花的成本:包括準備新任務的時間、調適的時間、重複未完成任務時間以及重新適應新團隊的成本等。管理者讓員工不斷地從一個專案跳到另一個專案,或者是不斷地接換不同的任務只會提高轉換成本。

最後一點對知識型員工的影響。以效率為目標、不停忙碌、充滿壓力的管理模式只會讓以思考為主的知識型工作者無法完成他們的目標。知識型工作者自己知道該如何完成工作,但是這種管理方式只會扼殺他們的創意與工作意願。因此狄馬克說了一句相當弔詭但又很有意思的話:為了要保持(對知識型員工的)控制權,你必須要放棄控制權。

狄馬克的論點在今天高度競爭的社會中更值得管理者們深思。企業主管不斷要求員工「快一點、積極一點」,讓員工像螞蟻一樣忙碌的時候,是不是真的讓公司有比較好表現了?還是只是形成一種表面文化:每個人都說自己忙得要命,要不然就會被視為異類。再不然就是沒有人敢伸出手來幫助其他的人,因為這樣代表自己不夠忙,於是乎大家各忙各的。

最糟糕的是,沒有人可以停下來冷靜思索一些重要的事,例如:公司未來的方向、企業內部的管理問題、產業的變遷、、競爭對手的策略以及社會的脈動等。筆者認為企業追求高效率並不是什麼過錯,但是在追求的過程中,也應該要考慮到員工的感受。套用一句廣告詞:「管理始終來自於人性」,您說是嗎?@*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怎樣踏出你的舒適圈?創業家4個成功的要素
賈伯斯使用的說服技巧 善用「框架」的威力
物價一直漲 5大省錢策略減少生活開銷
領導也要刷存在感 偶爾演一下拉近團隊距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