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把教授太當回事 看看美國教授的工資單

標籤:

說到底,還是我們把教授太當回事。首先,教授的收入要明顯高于老百姓,其次,當教授就要當聖徒,不能爲自己算經濟賬,出去掙點錢就俗了。

北大副教授阿憶在博客上公布了自己的工資單,一個月4000多元。他同時算了家庭開銷,表示這點錢根本不夠用。結果,這個家庭小賬本引起軒然大波。我在美國的一個小大學當文科助理教授,算和阿憶是同行了。我對這場熱鬧,有不解:第一,阿憶覺得在北大當教授手頭緊,這情有可原。手頭緊就趕緊去賺錢,寫博客爲這點小事發什麽牢騷?第二,他發了牢騷,讀者自可一笑了之,怎麽有那麽多人跟着憤怒,乃至形成“風暴”?

我這樣的反應,大概是“不了解中國國情”吧。不過,把外面的“國情”講講,說說我驚異的理由,倒是也可能爲我們認識這場是非提供一個有意義的視角。

我感到驚異,是因爲無法想像這種事會在美國發生。美國的“國情”是什麽呢?一個文科助理教授的年薪,起價就是四五萬美元左右。比如我有位朋友是耶魯博士,在紐約教了幾年書,著作也在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年薪沒有破5萬美元。去年紐約公交系統職工大罷工,号稱待遇太低,鬧得全城癱瘓。當時看報道,地鐵司機和其他勤務人員的平均年薪是6萬美元左右。當然,我這個朋友是助理教授,屬于教授中最低的階層,公交職工的平均工資,則包括一些資深的職工。當司機的起薪,未必比助理教授高。另外,大學教授有三個月暑假,公交司機則是全年工作。

不過即使如此,教授的寒酸也可窺一斑:5萬美元不到的年薪,扣去稅和社安保險等,每個月拿到的工資單也就3000美元。四口之家,在紐約租個便宜的房子,怎麽也要1500美元。再加上水電煤氣、電視、汽車開銷、公交費用等,2000美元就沒了。剩下1000美元,就管衣食之需了。在美國生活,有了孩子後汽車是必需品,領失業救濟的人都有車。另外,這老兄有車,卻無法開車上班。一來老婆孩子要用車,二來他也付不起停車費,隻好乘公共交通,這又是幾十塊的開支。

可在美國的媒體上,你很難看到教授哭窮的事。畢竟大家是自願來幹自己喜歡的行業。這也是我對阿憶的行爲的不解之處。大家活得都不容易,憑什麽你一定要抱怨?更不用說他這學期僅教一門課。

在美國最好的研究性大學,教授一學期也要教兩門。一般的學校,有一學期教三門的,甚至有教四門的。他的日子,不應該太壞。

不過,我對炮轟他的人更爲不解。他小日子緊,即使走走穴,掙幾個外快,這又算什麽罪?以我自己的經驗看,在學校當教授,如果光靠死工資,不僅當房奴的資格都沒有,連孩子的基本教育(即課外的這個班那個班)都無法保證。大學隻應該關心教授是否完成教學和研究的任務,其他的事全是人家的私事。怎麽有那麽多人出來指手畫腳?

說到底,還是我們的社會把教授太當回事。首先,教授的收入要明顯高于老百姓,這是阿憶牢騷的一個來源。其次,當教授就要當聖徒,不能爲自己算經濟賬,出去掙點錢就俗了。這是阿憶批評者的心理期待。我看,還是雙方都後退一步爲好:教授沒有什麽了不起,工資單沒有必要比老百姓高。同時,教授和老百姓一樣,有種自留地的自由,不關别人的事情。

阿憶自稱來北大後專心本職,絕不出去兼職。我看這有些清高得不必要。這麽一說,讓那些沒條件清高的教師們更不好做人了。我在教書之外,就一直公開說自己賣文爲生。我甚至說,我就像個賣米的老農,希望賣出好價錢。隻要誠信無欺,就沒有道德問題,而且爲社會提供了必要的服務。教授們不要把自己的架子擡得太高,别覺得自己比小商小販高貴。否則,社會給教授擡上道德的高轎,用不食人間煙火的聖徒标準衡量教授,教授也隻能自找苦吃。文章來源:看中國網站

相關新聞
加州調漲最低工資  2008年將居全美最高
孟加拉成衣工人不接受每月23美元最低工資
【投書】剔除這吃人的社會
足壇欠薪  球星:中國球員比農民工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