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畫家

台灣水彩前輩— 藍蔭鼎

文/麗修 圖/ 名展藝術中心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86
【字號】    
   標籤: tags: ,

藍蔭鼎(1903年10月3日-1979年2月4日)宜蘭縣羅東鎮人。21歲拜石川欽一郎為師,跟隨習畫4年,對其一生繪畫發展有很深的啟悟。他早期受石川欽一郎繪畫風格影響,創作較簡單樸實;中期後便漸立自己畫風,再加入中國傳統水墨的技法,至晚年畫風已十分穩健,比觸、色調繁富,線條細膩中又透著朦朧的美感,成熟的技法運用,已經形成他個人獨有的特色風格了。@*

藍蔭鼎曾前後兩次赴日進修,作品多次入選日本帝展,在台灣畫壇具舉足輕重地位,曾為台灣最早的美術團體七星畫的發起人之一,著名作品有「養鴨人家」(1966年倫敦劍橋美術館收藏)。1971年歐洲藝術評論學會以及美國藝術評論學會,將他選入第一屆世界十大水彩畫家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藝術是一種真刀實槍的輸贏,必需要有極大的勇氣與堅強的決心。它並非是一種拿刀揮劍的精彩比舞,繪畫不只是畫面的完美也要有深刻的意義與文化內涵。
    —李石樵—
  • 顏水龍(1903-1997)生於台灣台南,台南州立教員養成所畢業。1920年入東京私立正則中學三年級,1927年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畢業,再入該校油畫研究科,1929年結業赴法。1933年任職大阪壽毛加牙粉公司。1943年返鄉定居之後從事工藝類科教職,推廣台灣工藝之發展。1931年顏氏曾以「蒙特利公園」、「少女」兩作入選巴黎秋季沙龍。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