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水、能源–中國面對的強大挑戰

--記伊柯羅密博士在北卡教堂山市的演講

標籤:

【大紀元10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顏無忌北卡報導)作為卡羅來納州亞洲中心系列中國講座之一、伊麗莎白‧伊柯羅密(Elizabeth C. Economy)女士應邀就中國的環境挑戰為題於10月11日在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發表演講。約三十名教職員和學生參加。伊柯羅密女士是對外關係亞洲學術委員會主席和 C.V. Starr 研究員。
  
在中共統治下,中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空氣和水質在過去十年迅速下降。世界上十大污染城市中國就佔一半。沙塵暴每年覆蓋很多地區,70%地區常年被陰霾籠罩。每年上萬人死於與抽煙無關的呼吸類疾病。許多人由於飲用含致癌物質和病原物的水而得病。
  
儘管中共有嚴格禁止非法採伐的方案,但中國依然是非法採伐木材的最大來源。伊柯羅密說,砍伐森林促使沙漠化是另外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沙漠佔中國國土的四分之一,每年還以13,000 平方英哩的速度增加。由於沙漠的蔓延,未來將有三千萬到四千萬人要移民。過去的十年,許多湖泊和河流乾枯。另外由於管道洩漏,中國每年丟失大約25%的淡水。而日本只丟失9%。中國主要從煤炭提取能源,煤炭需求量在2020年以前還要翻倍。伊柯羅密估計中國的能源利用率只有發達國家的1/9到1/3。
  
最近伊柯羅密觀察到中共領導對環境退化的「重大關注」。為甚麼?因為造成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太大以至於不能忽視。沙漠化、酸雨和其它環境問題造成的損失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伊柯羅密認為環境惡化是社會動盪的主要起因之一。中國許諾綠色奧林匹克,但根據現狀,比賽前「關閉北京幾個星期」是保守諾言的唯一方式。中國是世界銀行環境資金的最大接收者,是因為「大家都希望中國把事情做好」,然而資金的利用效率還是很低。
  
政治局沒有一位環境保護者,但溫家寶可以說是最接近的一位了。但他的表現卻讓人「有些失望」。雖然中國有許多雄心勃勃的環境保護計劃,伊柯羅密發現很難評估這些計劃是否成功。除政府朦朧的統計之外,章程的實際執行也很困難。伊柯羅密認為中國的中央環境保護局是中國政府中「最弱的一個」。
  
目前,國外和中國國內的非政府性環境組織很活躍,他們主張多樣性、風力和社會公義。伊柯羅密對他們的進展表示樂觀。她讚賞中國對外國非政府組織的開放。伊柯羅密說「在草根水平上有很多諾言和希望」, 但「變動需要時間」。然而,北京對環境非政府組織並非很放心。公安部時刻監視非政府組織的運作是否會往更寬廣的目標如民主方向發展。一旦有所發現,任何人都將面對審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紐約時報》評論:中國的挑戰
中國造磁浮列車 德國難咽技術輸出苦果
美國資深記者:王文怡吶喊是傳媒界醒鐘
「美健」保健按摩床落戶北卡教堂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