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賢賢﹕紀錄片是發達民主社會的標誌

2006年台灣電影巡迴展舊金山灣區上映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0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梁欣﹑馬有志舊金山灣區報導)2006年台灣電影巡迴展在舊金山灣區舉行。9月27日﹐巡迴展的新聞發表會在帕拉阿圖市召開﹔9月29日至10月1日﹐巡迴展分別在斯坦福大學﹑柏克萊大學同時舉行﹐並在巡迴展開始前舉辦了開幕儀式。電影巡迴展由亞洲協會﹑東亞研究所﹑川流基金會﹑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協辦。

影片「美麗在唱歌」導演林正盛、「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導演黃玉珊、「跳舞時代」導演簡偉斯﹑及「公共電視台」製片人馮賢賢以及美國的主辦方出席與會並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亞洲協會執行主席Bruce Pickering﹐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廖偉平﹑新聞組組長盧慶榮﹐東亞研究所所長T.J. Pempel﹐川流基金會主席李華林﹑代表黃東昇等出席了開幕儀式。

紀錄片是發達的民主社會的標誌

製片人馮賢賢表示﹐反映社會真實的紀錄片(Documentery)是一個發達的民主社會的標誌。一個專制的社會不會容忍紀錄片的廣泛發展﹐因為電影是統治者的宣傳奴役工具﹔而紀錄片反映的是社會的真實。

馮賢賢說﹐劇情片是可以任意發揮﹔但是﹐人們在看完劇情片的動人故事後﹐在激動之余﹐一走出劇場﹐就知道那一切都是虛構的世界。但紀錄片不一樣﹐因為它記錄的是社會的真實情況﹐你無法迴避紀錄片所提昇出來的社會問題。

馮賢賢認為﹐表達觀點﹐產生文化影響力﹐本來就是紀錄片的社會職責。而「創作自由﹑觀點獨立」是紀錄片能夠成功的必要條件﹐也是她作為製片人的條件。

東亞研究所所長T.J. Pempel﹑亞洲協會執行主席Bruce Pickering﹑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廖偉平﹑川流基金會代表黃東昇等出席了在柏克萊大學的開幕儀式。(大紀元記者馬有志 攝)

台灣紀錄片受國際及國內電影界人士歡迎

馮賢賢說﹐台灣紀錄片近年來不論在國際或國內都獲得極高的肯定,以台灣當代社會現象為出發點,特別是有關台灣主體性的議題,透過數位攝影的特色,拍攝高質感並具深刻內涵的紀錄片,深受國際及國內電影界人士及觀眾歡迎。除此之外,侯孝賢新作「最好的時光」,也將在此次影展中亮相。

導演簡偉斯表示﹐在去年5月UCLA的電影節上「跳舞時代」就吸引了眾多的觀眾。大家在影片中找到一些回憶﹐舊的音樂﹐老式的建築﹐記憶裡的街道等等。她還表示﹐在拍這部紀錄片時讓她更能了解她祖父一代的生活。

簡偉斯說﹐台灣課本上的歷史是從1949年開始的﹐但是在這之前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是如何生活的呢﹖她帶這這樣的疑問為觀眾展示了1930年代人們的生活。

巡迴展為讓人們了解台灣社會的脈動

盧慶榮表示﹐本次巡迴展將放映四部劇情片﹑四部記錄。巡迴展的目的是讓在美國的人們了解台灣社會的脈動﹐其中反映四個當代的課題﹕四十年代的日本統治時代的歷史﹑台灣女權運動﹑台灣年輕人面貌﹑和兩岸關係。

盧慶榮表示﹐此次台灣電影巡迴展的影片是美國主辦方挑選的。他們揭示了台灣電影即朝向多元化發展:包括為塵封已久的台灣歷史畫面重新注入新生命﹐如「跳舞時代」、「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討論台灣與中國的分歧與衝突﹐如「暗戀桃花源」、「山有多高」;探索女性、兩性議題及情慾﹐如「美麗在唱歌」、「母老虎飛飛飛」、展現充滿活力的青春饗宴及流行文化﹐如「愛情來了」、「海洋熱」。

柏克萊大學所放映的劇情包括「美麗在唱歌」、「暗戀桃花源」、「愛情來了」及「南方紀事之浮事光影」;紀錄片包括「母老虎飛飛飛」、「海洋熱」、「山有多高」及「跳舞時代」。史丹佛大學放映的劇情片為「愛情來了」、「美麗在唱歌」、「最好的時光」;紀錄片包括「跳舞時代」、「母老虎飛飛飛」。
為讓觀眾認識台灣電影,除史丹佛大學放映的「最好的時光」票價5美元外,其餘影片皆免費入場。(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只有一次太可惜了!
比利時獨立影展邀台影人出席
比利時影展今年聚焦台灣
2006台灣電影節月底北美登場 林正盛將出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