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綜述:中國的汽油價爲何超過美國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思明、童川經濟綜述)今年以來,當國際油價上漲時,中國國內多次上調成品油價格;當國際油價下跌已超過二成之時,中國的汽油價格卻是巍然不動。到11月的第一個星期,北京的汽油價格已比同期美國的貴,引起中國民眾質問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為何不下調汽油價格。   

十一月九日《新京報》報導說,美國普通無鉛汽油全美平均價格去掉燃油稅後,相當於約每升0.58美元,低於當時北京93號汽油價格5.09元/升,折合0.62美元/升。為什麼發改委允許中國汽油價格隨國際市場上漲卻不隨市場下滑呢?美國的汽油價格是如何決定的?

石油公司效率直接影響汽油價格  
 
從汽油供應方看,中國有兩大石油化工企業,中國石油天然氣有限公司(中石油)和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美國也有兩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Mobile)和雪坲龍(Chevron)。
  
從經營模式看中石油與美國的這兩大石油公司有很大相似之處,但美國石油公司的稅賦遠高於中國石油公司。根據這些公司發佈的年度財務報告,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稅率只有稅前收入的28%,而埃克森美孚稅率為39.2%,雪坲龍更是高達44%。顯然,中石油的業績並非來自成本控制或技術先進等因素,而是國內石油企業的低稅賦。在資源稅方面,中國公司只有不到海外同行的十分之一。在汽油價格中,美國的價格中燃油稅比重很大;中國的汽油價格中,石油公司的生產成本佔比很高。

市場參與者在美國汽油價格中的博弈   

與民生息息相關汽油價格也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上游產品即原油價格的影響。比如作為原油開採和輸出國組織(OPEC)從2004年起,棄守每桶28美元的價格標準後,國際原油價格飆升,美國國內汽油價格也隨之上升。
  
在油價過高時,美國普通的消費者也有強有力的制衡力量,即手中的選票,選民會對政客施加壓力,要政府在油價上有所干預。通常,當汽油價格過高時,美國政府也會考慮釋放部分戰略原油儲備以抑制油價,或者給研究開發替代能源更大的動力,如最近加利福尼亞的87號動議,要求政府向石油公司徵稅以資助替代能源研究,儘管議案最終未獲通過,但也迫使石油公司多方向公眾解釋為什麼他們沒有刻意抬高油價。

中國能源耗費大
  
中國近年來高經濟增長高耗能的模式嚴重消耗了國內的能源資源,造成煤、油、電等能源短缺。與西方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國單位產出能源消耗遙遙領先。中共統計局的數據表明,2003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比美國高2.3倍,比日本高8倍,比印度還高0.3倍。目前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相當於美國的60%,但經濟總量僅相當於美國的比例不到15%。
  
從石油資源看,中國在1993年成為石油淨進口國。2005年中國的石油消耗量已達3.39億噸。其中進口石油1.27億噸,進口成品油3147萬噸,消費量和進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石油進口依存度達46.7%。嚴重的資源耗費終將導致最終消費品的價格上升。

價格管制掩蓋了汽油價實情  
 
嚴重耗費能源資源造成中國早在2003年2004年當就出現電、油、煤荒,但發改委明文通知限制漲幅或者不得提價,破壞了市場調節供求的作用,對汽油等能源的需求未得到抑制。

根據中石化和中石油2005年年報,因為成品油價格上漲不及原油漲幅, 這兩家公司都接受了財政補貼,分別為588億人民幣(74.4億美元)和310億人民幣(39.2億美元),也就是說老百姓的納稅錢一部分補貼在汽油價格中,沒有汽車的人要為開車的人分擔一部分汽油費用。
  
不像美國的民眾有選舉權,可以通過向議員施壓表達他們對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汽油價格的關注,中國的老百姓在官方行政管制的商品價格方面,沒有發言權。在原油價格下跌之後,發改委並未下調汽油價格,這將使煉油廠的虧損減少甚至盈利,獲利的是企業和財政稅收。
  
近年來中國高耗能的經濟增長已經迫使中國不少專家擔憂,中國將出現能源危機,能源資源大量耗費形成的能源需求高企,直接在宏觀層面上造成中國能源價格持續高漲,上游能源產品價格的上漲,都會逐漸傳遞到下游產品以及最終消費品比如汽油的價格中,發改委的價格管制不過嚴重扭曲了中國的商品價格體系,市場參與者不能通過價格信號調節各自的生產或需求。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汽油價格超過美國的價格,是難以避免的趨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中市消保官稽查加油站品質及油量表
乙醇替代汽油需求增 能源與食品市場風貌變
乙醇汽油將佔國內一半消費
評2007 豐田Camry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