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哈亞運特別報導》亞運中華隊--10驚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12月18日訊】(自由時報 文╱特派記者王元鴻、許明禮、徐正揚)

小潘潘 勞苦功高

潘政琮

「喜歡嗎?爸爸撿給你!」高爾夫和馬術一樣,都是具有一定經濟水準的人,才能當成平常的「運動」,杜哈亞運參加馬術障礙超越的陳少喬和陳少曼,就是其中代表,有計畫訓練加上高級馬匹助陣,獎牌手到擒來。

參加高爾夫球賽的潘家兄弟潘福強、潘政琮,與陳家少喬、少曼形成強烈對比,潘政琮靠撿回來的球具開始接觸高爾夫,訓練過程充滿曲折,到處請託爭取練球機會,小潘在刻苦的訓練環境下,成績卻很爭氣,在杜哈獲得個人銀牌,團體獲得銅牌。

詹莊配 一拍即合

莊佳容 詹詠然

初生之犢不畏虎!搭檔僅1年半的詹詠然/莊佳容,今年亞運在女雙準決賽以6:3、6:2,直落二橫掃2004年雅典奧運女雙金牌、中國李婷/孫甜甜,締造台灣網球史上首度擊敗奧運金牌的紀錄。

17歲的詹詠然已晉身為國內女網一姊,莊佳容則是雙打第一把交椅,兩人組合被體委會視為挑戰北京奧運「黃金計畫」重點培訓選手。

詹詠然和莊佳容成軍以來共參加15場比賽,獲得8座冠軍及6次亞軍,包括去年東亞運金牌,兩人在這次亞運不但擊敗奧運金牌組合,金牌戰她們面對今年拿下兩座大滿貫賽金盃的鄭潔/晏紫,第2盤後兩度破發取得3:0領先,最後雖以1:6、6:7敗陣,但已讓中國嚇出一身冷汗。

克中國 結實累壘

女壘隊

兩度險勝北韓,確定至少有銅牌拿的時候,女壘在本屆亞運的目標已經達成,但隊員沒有以此滿足。

迎戰世界前4強、曾獲奧運銀牌的中國,實力明顯有段差距的台灣,開局就以0:4落後,好不容易追回3分,再打1局又悉數吐出,第2度落後4分,比賽只剩4局就結束,就此落敗,也是稀鬆平常。

球員們卻不甘心,依舊沒有放棄,「相信自己可以」的信念,激勵她們在4、6兩局先一舉追平,再大幅超前,相較於棒球對日本兩度落後3分仍逆轉奪金,女壘兩度落後4分還能翻盤,摘下追平亞運最佳成績的銀牌,難度更高。

與日本王牌投手上野由岐子並列最多勝投(3勝 )的林素華說:「只要有信心,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對中國,她們真的做到了!

林怡君 出擊破咒

林怡君

「神射少女」林怡君從1998年曼谷亞運首度入選國手以來,8年來,亞、奧運無役不與,卻始終與獎牌無緣。

今年亞運林怡君從原本擅長的雙不定向飛靶改打不定向,沒想到竟意外射銅,打破「零獎牌」魔咒,這面銅牌也是台灣代表團今年亞運第一面獎牌。

其實,林怡君這面獎牌成色可以更好,她在預賽打完第2盤一度躍居領先,決賽也穩居第2,銀牌眼看就要到手。不料決勝關鍵,林怡君突然失去準頭,連續7發落空,最後10發只命中2分,還好最後一擊順利射中泥盤,以80分追平排名第2的朱美,1分之差險勝第4名的李明愛,保住1面銅牌。

林家瑩 田姐開張

林家瑩

「破紀錄女王」林家瑩這次亞運雖然未能再破女子鉛球全國紀錄,但最後一擲成績16公尺70讓她以2公分的些微差距擊敗南韓女將李美映,奪下銅牌,這也是台灣代表團本屆田徑賽首面獎牌,洗刷上屆釜山亞運田徑零金牌的恥辱。

綽號「阿牛」的林家瑩身高僅168公分,在三鐵女將中屬於「迷你型」,但她自從由滑步改為旋轉後,才短短1、2個月,成績突飛猛進。

去年3月,林家瑩以14公尺90打破蔡美玲保持多年的全國紀錄後,不到兩年內她已7度打破全國紀錄。

這次林家瑩雖然未突破上個月全國田徑錦標賽締造的全國新猷16公尺76,但證明只要認真投入,台灣田徑在亞運還是有競爭力。

4金釵 接大歡喜

女子400接力 林怡君 陳盈如 莊淑娟 余雪安

今年亞運,田徑協會原本把奪金希望鎖定男子400公尺接力,沒想到男子隊無法突破泰國、日本和中國「三強鼎立」局面,只獲得第4名,反而是未受期待的女子400公尺接力,意外遞補獲得1面銅牌。

由林怡君、莊淑娟、陳盈如、余雪安等4名新生代短跑好手組成的台灣隊,在400公尺接力決賽合力跑出45秒86,以0.41秒之差名列第4。

奪金呼聲最高的泰國隊,在接棒時出現致命失誤,不但落居第3,還超過接力區,賽後被大會審查委員判定失格。

當大會通知台灣隊準備上台領獎時,四金釵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站在頒獎台時,每個人都笑得很燦爛,堪稱本屆亞運最幸運的銅牌。

陳少曼 千金策馬

陳少曼

「喜歡嗎?爸爸買給你!」國巨電子董事長陳泰銘的雙胞胎女兒陳少喬、陳少曼,為亞運做了充分準備,幾年來在國內外密集訓練,並在德國購買名貴馬匹,聘請德國教練訓練,亞運比賽時所有裝備和器材都從德國搬到杜哈,耗資千萬。

陳家將參加亞運視為「嚴肅的事」,不惜鉅資,果然在杜哈亞運一鳴驚人,個人障礙超越賽經過加賽,少曼騎術出眾擊敗南韓選手,贏得銀牌,也是馬術奪牌選手中唯一的女性,少喬則排名第4名,也屬佳作,體委會原本沒有預估馬術可以奪牌,但少曼帶來了1個驚喜。

花木籃 情義拚搏

女籃隊

台灣女籃球員一向練球最認真,成績也較男籃出色,但女籃受到的關注,總是遠不如男籃,這一次杜哈亞運,女籃隊逆勢晉級金牌戰,儘管爭金失利,還是大大吐了一口悶氣,這面銀牌激勵了台灣女籃士氣。

女籃出征杜哈前,中鋒蔡佩真接受心導管手術,無法隨隊出賽,女籃臨時徵召膝蓋剛動完手術的老牌中鋒鄭慧芸頂替,但是鄭慧芸膝傷還未完全復元,出賽時得纏上厚重繃帶及特製護具,避免再次受傷,戰力大打折扣,但女籃隊沒有因突如其來的變故而喪氣,反而在一路過關斬將,贏了韓、日等宿敵。

女籃不只寫下佳績,全隊姊妹情深,每個人將提撥部分獎金給曾經同甘共苦,卻無法隨隊的蔡佩真。

銅排軍 韌性退敵

女排隊

8強戰對哈薩克,局數1:2落後,第4局打到8︰16,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女排在平均身高至少差10公分的劣勢下,拿下首局已屬不易,連丟3局敗陣無緣4強,並不意外。

只有球員、教練不這麼想!

憑著不放棄、堅持到底的信念,女排球員硬是展現韌性,趕在對方賽末點前扳平比數,再歷經6度平手,以本屆亞運女排賽事單局最艱苦的31︰29逆轉勝,決勝局雖從領先3分被追成10平,卻已經阻擋不了她們邁入4強的腳步。

雖然只是1面銅牌,在台灣女排史上,卻是層級高於東亞運(含亞錦賽、世錦賽、亞運、奧運 )的第一面獎牌,締造歷史性的突破,不論純度、成色,絕對比9面金牌耀眼。

謝偉軍 黑馬壯舉

謝偉軍

在「小巨人」王信淵奪金失利後,舉重隊原本以為今年亞運就要「摃龜」,但謝偉軍的異軍突起,讓台灣舉重界再度看到希望。

謝偉軍在男子舉重94公斤級摘下1面銅牌,但是他原本未達體委會訂定的亞運參賽標準,後來在亞運國手選拔賽3破全國,訓輔小組委員認為他年輕、具潛力才勉予放行,讓他搭上亞運末班車。

教練劉榮昌認為,年輕是謝偉軍最大的本錢,他從85公斤轉戰94公斤,成績不斷突破,目前他保有這兩個量級6項全國紀錄,只要再進步10幾公斤,在2008年北京奧運相當值得期待。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亞運成績不突出  獎金發放創新高
亞運多項競賽成績進步 展望北京奧運再接再厲
杜哈亞運閉幕 表演活動呈現天方夜譚傳奇
組圖:亞運閉幕式上演「天方夜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