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與宮女

石杭

標籤: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叫東方朔的人,個子很矮,他不僅足智多謀,風趣滑稽,而且還心地善戶;宮中綵女不管是誰觸犯了漢武帝,當皇帝怪罪時,他總上前講情,因此,宮娥綵女都對他非常敬愛。

  那年臘月,下了幾天雪,東方朔去御花園折梅花。剛進園門,見一個宮女正淚流滿面地向御井撲去,他慌忙上前攔救。這宮女叫元宵,家住在長安西北山上,家裡還有父母和一個小妹妹。自把她選進宮來,每逢年底歲首,她思念親人,心如刀攪。這幾日風寒雪大,她不由又想起了父母、小妹妹在家艱辛,心想:既不能與父母一起生活,倒不如一死,便來投井。東方朔聽了元宵的訴說,便安慰了一番,勸解了一陣,答應想辦法讓她與父母、小妹妹見面團聚。

  東方朔從元宵的身世,想到宮女姐妹都有一肚子思親戀眷的惆悵,便下決心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計策。

  這一天,他來到西北山元宵的家裡,如此這般地安排了一陣,就返回長安大街賣起卦來。有人認識東方朔,知道他識天文,通陰陽,都爭著占卜求卦,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條簽語。人們非常驚慌,紛紛求問解脫的辦法,東方朔神秘地說””正月十三下午,城裡的白鬍子老人們,都到城西北十里鋪大道口等候。天黑下來時,從西北方向會過來一位騎粉色銀驢的紅衣姑娘,她就是奉旨火燒長安的火神君。見到她後,父老們要跪在地上攔路哭求,方可全城得救。”

  人們聽了東方朔的話,信以為真,暗暗互相串連。等到正月十三下午,城裡的白鬍子老人們都手拄枴杖來到十里鋪等候。天剛擦黑,果然從西北方向過來一位騎粉色銀驢的紅衣姑娘,父老們一擁而上,苦苦哀求。那姑娘望著悲哀不止的父老們說:”我是領了玉帝的旨意來辦事的,火燒長安時玉皇大帝還要站在南天門上觀看,要是沒火,就是我的罪了。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你們可送到人王地主那裡,讓他們想辦法吧。”說完,扔在一張偈語,回身走了。

  後來,老人們把這事告訴了漢武帝,漢武帝望望偈語,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六天火,焰紅宵夜。”漢武帝念著念著,嚇得滿頭大汗,魄飛膽碎,忙向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求教。東方朔說:”聽說火神君也愛吃湯圓,我看,十五的晚上可讓全城臣民都做湯圓供奉,虔誠禱告,求火神君高抬貴手。再傳諭京都有臣民一齊動手做燈,十六晚上,大街小巷庭院屋門,都掛上紅燈,滿城點放焰火鞭炮。屆時,滿城通紅,火球橫飛,必能唬著在南天門觀望的玉帝。再把京都四門大開,讓城外的庶民百姓進城觀燈。皇上、妃子、宮娥綵女,三三五五出宮去街上觀燈,雜在鄉下來的那些不在劫的人中,會沾他們的光,蒙他們的福,免去災難。另外,神仙也知元宵的湯圓做的好,可讓元宵手提大宮燈,把元宵的名字寫上,在前開道,我手端湯圓跟在後邊,穿大街走小蒼,虔誠敬奉雲遊在長安上空的火神君,定會使地心軟下來的。”漢武帝一聽,心中大喜,就傳旨按著東方朔的辦法行事。

  正月十六,日墜西山,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鄉下的百姓得了消息也都陸陸續續進城觀燈。漢武帝脫去龍袍,換上便服,在幾個近臣的保護下走上大街。娘娘貴妃,宮娥綵女,也三五成群地離開了皇宮。整個長安城,燈火通明,火球橫飛,焰火滿天,好看極了。

  元宵的妹妹領著父母也來長安觀燈,當她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地高喊:”元宵姐,元宵姐。”元宵聽到喊聲,來到父母跟前,一家人團聚在一起。

  鬧了一夜燈火,長安京都安然無事,漢武帝大喜,第二年正月十五照樣讓元宵做湯圓供奉火神君,十六晚上照樣全城掛燈放焰火。相傳為習,年年如故。因十五上供的湯圓是元宵做的,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把這一天叫”元宵節”。這就是現在的十五過元宵,十六鬧花燈的由來。 (星辰美食網)

相關新聞
【節慶食俗】元宵節話元宵
迎接賞蜂炮遊客 鹽水鎮發動百人掃街
台東鬧元宵炮炸寒單爺十二場次時間排定
歡樂慶元宵 基隆主燈十日躍上文化中心外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