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維權絕食能融化「冰點」?

【大紀元2月22日訊】(新唐人熱點互動採訪報導)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又到了《熱點互動》節目時間,我是林雲。由高智晟律師發起的維權絕食接力行動,兩周來得到海內外各界的廣泛響應。隨著中共政權的不斷打壓,人們更加意識到這條「維權之路」的艱辛。

聯結收看

於此同時,《冰點》週刊在撤換了正、副主編之後,宣布將於3月1日復刊。體制內外對於當局處理《冰點》事件的手法,更是一片譁然。今天我們就請李天笑博士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這些事件背後的關聯。天笑博士你好!

李天笑︰主持人好!

林雲︰高律師這次發起的維權絕食行動,不僅得到了國內維權人士和許多普通民眾的大力支持和響應,也得到了全球的廣泛聲援;但是於此同時,中共的打壓也在同步進行中。我想問的是,中國民眾今天所面臨的中共政權,跟當年的馬丁路德‧金和甘地他們那個時期有什麼不同?

李天笑︰你剛才提到高律師的維權運動和中共政權的打壓,實際上高律師這個維權運動是註定要載入歷史史冊的。在中國來說,一方面中共的暴政使得民眾抗議四起;另外一方面,實際上這也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高律師就是其中的一個。

從高律師進行的這場絕食運動來看,毫不亞於當初印度甘地的不抵抗運動、非暴力運動和當初的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運動。

林雲︰這都是載入史冊的。

李天笑︰對,但是高律師跟他們不同的地方就在於,高律師目前所處的環境要比他們嚴酷的多、殘酷的多,也更加艱鉅。當初甘地曾經絕食過14次,實際上不只14次,但是他取得了成功。

這跟當時印度在英國統治下那種政治制度以及各種文化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比方說他有新聞自由,他的絕食運動和他的號召民眾進行「不抵抗運動」,得到了媒體大量的報導,成為當時關注的焦點,因此很多民眾積極響應。

今天,高律師所面臨的是完全沒有新聞自由,而且封鎖網絡等等各方面的信息,民眾所知有限,因此很多人不知道高律師在進行這麼一場用身體資源來進行的抗爭。

很多民眾,就比方說前幾天我一個親戚,我問他知道不知道高律師,他說不知道。後來我給他看了一些東西以後,他說,喔,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這樣的事情我想在中國是非常普遍的。

第二個就是面臨的環境不同。馬丁路德‧金曾經講過,當他進行「拒乘運動」的時候,就是拒乘公車,當時把白人和黑人隔離開來以後,他就不乘公車了。但是他所面臨的環境,他說有兩點他是很難做到的,如果是在共產的專制之下,或者是在共產的鐵幕底下,那就很難做到。

換句話說,因為他所面臨的環境是民主體制,所以他可以做到。在美國政治當中,最可貴的就是「爭取權利」,或者說「進行抗議」的這種權利,這是最珍貴的。

因此目前來說,高律師之所以面臨著這種嚴酷的環境,是因為他被剝奪了一切可以通過律師作為法律的上訴途徑,他可以進行維權的方法完全沒有了,在這種情況下他才這麼做的。所以他跟馬丁路德‧金和甘地所處的環境是很不相同的。

因此我講高律師具有更加悲壯的色彩,更加崇高的品質,和更加沉重的巨大的壓力,以及更加高超的社會道德。

林雲︰而且由於中共這種新聞封鎖,整個中國的百姓對這個絕食維權行動無從去了解,也沒有辦法給予更強大的聲援。所以這一次的維權行動,是不是有可能被中共的暴政給扼殺掉?

李天笑︰我覺得這種扼殺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目前已經有幾千人響應了,接力絕食的人力支援至少可以達到一年左右,而且有800多人已經報名參加絕食行動。

林雲︰他們會循環的來做。

李天笑︰對,儘管中共採取了搜捕、騷擾、甚至綁架等等,這種非常流氓的黑社會的手法。但是這個絕食還是越走越大,前幾天是搞了10個城市的聯合絕食,現在是12個城市的聯合絕食;另外在國外也有幾十個城市在進行聲援。

在澳大利亞,法學家袁紅冰曾經發起「藍絲帶」維權運動。換句話說,就是用一種有形象的東西,來表示維權的象徵。比方說東歐,我們知道有「橙色革命」、「玫瑰革命」,還有「天鵝絨革命」。在中國,他認為也要有一種象徵性的東西來代表,這樣足以說明絕食運動是不斷地在發展當中。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剛才也提到了,就是嚴酷性與殘酷性也不能低估。我們前幾天剛跟中國大陸絕食人士進行了連線,有絕食人士就談到,希望國外能夠大力聲援他們;特別是西方政府和西方的媒體,希望也能參與聲援他們。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他們很需要各方面的支持。

因為中共政權手中有幾百萬的軍隊,還有特務警察,各種各樣的秘密警察,甚至雇用流氓打手等等。

林雲︰它掌握了整個國家的機器

李天笑:在這樣的情況下,維權確實是比較艱難的,需要各方大力的支持。

林雲: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支持就是說媒體這方面的支持。在中國,如果媒體能夠給予更強大的支持,這次的維權運動可能就不會像現在這麼單薄和孤立。

李天笑:對。

林雲:講到媒體的封鎖讓我們聯想到最近的《冰點》事件。雖然己經三周的時間了,但是卻好像還是處於一種沸點的狀態。這次被撤換的正、副主編李大同和盧躍剛沒有選擇銷聲匿跡,而是選擇了跟13位《冰點》的作者一起在體制內進行抗爭,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新聞人的一種新的覺醒,您是不是同意這種說法?

李天笑:我覺得這麼認為也是可以的,為甚麼呢?因為李大同的抗爭確實是非常勇敢的,因為從前《人民日報》的主編胡繼偉,一直到後來北大的教授焦國標,敢於站出來跟中共中宣部的封鎖新聞體制進行對抗。到目前為止比較著名的就是李大同,還有《新京報》的一些編輯。

但是整個來看這些新聞人士代表著一種中國文人的精神。首先他們本身是在維權,另外通過他們的維權也是為更多的維權人士的維權來做出一種呼籲,造成一種聲勢,這具有雙重意義。

中國以前講,有兩種職業能夠衡量中國腐敗的程度,一個是醫生,因為醫生的腐敗實際上就說明整個社會道德的下降。

林雲:體制的腐敗。

李天笑:對,體制的腐敗已到了某種程度;另外一個是教師,教師應該是百年樹人,如果教師都失去了榜樣的作用,很可能這個體制已到了一定程度,腐敗到一定程度了。

今天來看,律師和記者實際上是站在維權前列的兩種職業,他們本身不單是有為自己的權利進行維護的責任,更應該有一種強大的社會責任感。因為他們很能了解底層人的疾苦,能夠了解到社會的黑暗面,同時了解到很多不為人知的一些事情。

因為他們本身就處在第一線,為民眾打官司,去報導、去發覺這些社會上的事情,他們的覺醒對中國今後的維權運動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象徵和里程碑。

林雲:著名的媒體人吳葆璋寫了一篇文章叫作《大同請緊緊握住高律師的手》,這個文章的標題就很意味深長,您如何解讀他這一句話?

李天笑:這話說的非常有意思,我們前面也比較了高律師的絶食運動和甘地還有馬丁路德‧金的運動,實際上他們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這個區別就在於新聞媒介、新聞媒體的報導。很多事情只有新聞媒體報導出來後,才能有很多人加入,才能把聲勢壯大起來。

林雲:包括中國八九民運的時候,那麼多人的參與也是媒體的功勞。

李天笑:當時有三千名學生在天安門廣場絶食,為甚麼會成為全國的焦點,全國人民的熱情都激發到了天安門廣場?是因為有一大批黨內新聞工作者他們都站出來,為了正義感站出來報導這件事情。這樣,使得絶食行動為大多數的人所知道而且大家也十分關心,所以說参與度很高。

今天的媒體基本上是沒有多少人能夠站出來的,在這種情況下,李大同、盧躍剛這些人能夠站出來,能夠抵制中宣部的新聞封鎖和審查制度,實際上是對中國人民的知情權、對新聞自由的發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林雲:特別是四間網路公司向中共低頭這件事情,也使得美國民眾和國際社會清醒的意識到,不應該對中共這樣集權的政權妥協。同時像《冰點》這樣的事件使很多中國的媒體人也意識到他們有一份責任。

而高律師和六年來一直在不斷地抗爭著的法輪功學員,他們更是不畏強權、堅持真理。請問,這三方面的因素或者是更多的力量,有沒可能結合起來呢?

李天笑:實際上他們就是在一條戰線上,為甚麼呢?法輪功學員這幾年來一直是在維護自己信仰的權利;而很多民眾跟著律師通過法律的渠道在上書,實際上也是在維護自己各種各樣的權利,比方說不接受非法拆遷,保護自己土地的使用權等等;還有很多民眾也是從各種方面去維護自己的權利。

從維權的角度講,這些都是在維護人權。從聯合國的「人權宣言」以及「美國獨主宣言」,後來的法國的「人權宣言」等等,都屬於一個原則,甚麼原則?就是政府的權力是人民認同和給予的。

中共政權並沒有得到人民授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它自然也剝奪了人民所應享有的權利。因此人民要維權、要維護自己的權利,要自己掙得自己應有的權力是比有保護的環境更來得艱鉅、更困難。因此,大家的目標實際上是一致的,也不存在有各種不同的維權目標,而且維權就是維護自己的人權,這點我覺得是一致的。

林雲:非常感謝您的分析,觀眾朋友我們今天節目就到這裡了,感謝您的收看,咱們下次節目再見。

(據新唐人電視臺《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 2006/2/22 11:05 PM)(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我的絕食日記
一封從泰國清萊給李淵博士的來信
華南新城業主被打事件最新情況
【熱點互動】八百萬退黨與維權接力(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