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癌症老人乘上海公交車沒人讓座

標籤: ,

【大紀元2月26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夏愛茗採訪報導)中國經濟在增長,社會風氣也在變化。中國《東方早報》報導了一個患病的老人在公交車上幾番苦求都無人讓座的故事。

這位患有肺癌、肺部被切除1/3的老人,不久前搭乘上海的一個公交車去醫院複查,他上車時沒有人讓座。售票員四次動員乘客讓座,仍然無人響應。後來,老人呼吸急促,拿出病例表請求乘客讓個座位,仍無人回應。最後,一個中學生迫於他人的指責,才讓出了座位。

公交車的負責人表示,目前公交車上沒有設「老弱病殘孕」專座,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只能動員乘客讓座,而不能強制。本台記者夏愛茗就此邀請中國教育專家張廣照和旅美的評論人士方覺進行討論。

夏愛茗︰首先請問張廣照先生,那個報導中的事件,您認為在現在的中國是一個個別的、極端的事例,還是比較典型、帶有普遍性的?

張廣照︰應該說是比較帶有普遍性。現在社會上的風氣,特別是公德的方面的風氣不是太好。

夏愛茗︰在這個報導中,記者去採訪這位售票員。她說到,十幾年前她開始售票員工作的時候,人們會主動給老弱病殘者讓座;到後來就需要售票員動員;到如今苦口婆心的勸。那麼根據您的生活經驗,是不是有這樣的情況、有這個變化呢?

張廣照︰是這樣。

夏愛茗︰那麼您認為這原因在那裡呢?

張廣照︰我是這樣看的。道德和法律這些東西屬於精神文明建設方面,這些年,從總的來說,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應該說是被忽視了。更根本的是整個的社會風氣和法治受到了破壞,腐敗比較嚴重。法治受到破壞以後,道德風貌當然也就受到影響。

因為法律這個東西是「他律」,意思就是說是強制性的,是社會對人類的要求;道德是「自律」,是人對自己的要求。法律和道德它們有這樣一個關係︰就是說法律越好、法治越嚴,道德水平自然也就高。法律好了以後,使得原來屬於法律的東西,因為大家都做到了,慢慢的它就變成了道德的東西,就不需要強制。

反過來說,如果法治遭到了破壞和放鬆,你總是提倡、總是提倡,大家都不這樣做而不這樣做又不行時,那麼原來是道德的東西,它可能就成為法律。

夏愛茗︰方覺先生,您離開中國有一段時間了,您聽到這樣的故事,您是否覺得吃驚呢?其中的原因您怎麼看?

方覺︰我離開中國三年時間,但是我聽了這個故事並不感到吃驚。因為三年前我在北京的時候,類似的事情就已經發生過不只一次了,而且北京的地方報紙也曾經討論過那一次事情。三年後,在上海又重新討論這個事情,這表明了中國現在這種缺乏公共道德,甚至可以說缺乏私人道德的情況,實在是普及的。

我想補充的一個原因就是除了剛才張先生講的道德、法律這些問題之外,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原因,就是中國從1978年的改革開放以來,執政黨和政府片面強調追求個人利益,片面強調所謂的個人致富。

在這個執政黨和政府的片面號召下,絕大多數中國人已經放棄了基本的公共道德的觀念,甚至私人道德規範,而是在追求物質利益、追求金錢、追求享樂方面不擇手段。

上海的這個小小的故事,說明了即使是在一個比較國際化的中國都市,經濟相當發達的、城市文化、教育水平比較高的城市,比如說上海,同樣產生廣泛的有這種無視公共道德,甚至無視私人道德的現象。

夏愛茗︰那麼張廣照先生,您認為針對這種情況,目前中國從政府到民間,應該怎麼樣來做、來提升人們的道德觀念也好,公德心也好?

張廣照︰匡正社會風氣應該是全社會的事情。但這裡邊,有哪一個更重要、哪一個更基本的問題。「道德」對人有很高的要求,要想人們達到這個很高的要求,首先要把一些最基本的、最低的東西做到。要「先小人後君子」,先把最基本的東西做好,不能搞腐敗,不能貪污。這些最基本的東西都能做好,一步一步地就能夠提高。

所以我覺得從大處來說,應該是從法治、從吏治這方面去做。再具體一點說,如果已經成了一個問題,不僅僅是社會風氣而已,還影響到老弱病殘的安全的時候,那這個規定不一定要上升到法制,明文規定就可以相應的得到提高。

比如說在都市,老弱病殘沒位子,規定年輕人也可以坐,來了以後讓給老年人。也不妨這樣子開始,那麼如果慢慢地,大家都自覺的這樣去做,做多了以後,公共汽車連「老弱病殘孕」的專座都不必設,大家自然的都會讓。

夏愛茗︰好,那麼方覺先生您的看法呢?

方覺︰實際上這個問題以往在中國曾經解決過。大約在七、八十年代吧,公交車上都有一個「老弱病殘孕」的專座,當時還起到一定效果。後來由於公交車日益商業化,很多公交車日益高檔化,為了招徠顧客、保證商業收入,很多公交車陸續就取消了這個「老弱病殘孕」專座。

所以說由地方政府,比如說上海市的地方「人大」,制定一條地方規章,要求所有投入商業運營的公交車必須設置幾個「老弱病殘孕」專座,這樣的方式是簡單可行的。同時,中國其他城市的地方「人大」,也可以仿照制定類似的規章,使全國在公交車的文明化上,有一個小小的進步。

夏愛茗︰那麼從長遠和大面上來說,政府和民間怎麼樣來做一些努力,來提升人們的道德觀念和公德心方面,您怎麼看呢?

方覺︰在中國目前的政治條件下,由於不進行民主改革,所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一個互相關愛的、社會共同體的關係。而是一個彼此隔閡,你爭我奪的這麼一個狹隘的利益關係。

同時,由於中國的市場經濟是由腐敗推動著,是由「權錢交易」在作市場經濟的基礎。所以我的看法是,不但要提高中國的公共道德和私人道德,更重要的是要開展民主改革,改變中國現代社會結構當中的人與人之間的爭權奪利的關係。

同時要使中國的市場經濟走向合理化,消除腐敗,限制權錢交易。使人們真正是通過誠實的努力和誠摯的勞動致富,而不是通過損害公共利益、損害他人利益來致富。所以我想,民主改革和市場化的健康發展,是解決中國的道德問題的主要出路。

(據自由亞洲電台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家同:不宜過分依賴和大陸的貿易
討論︰中國監督法緣何遲遲不能出台?
政治改革與制度創新 (28)
美國州長會議討論塑造健康的美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