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交大與微星科技研發明日智慧空間實體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三日電)國立交通大學與微星科技公司今天簽約進行「明日智慧空間」產學合作研究計畫,將把建築藝術與數位資訊時代科技整合,明年春季三月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明日建築展」,展出實體一比一的明日智慧空間概念屋研發成果,讓民眾一窺集數位、建築與科技於一身的前衛建築新風貌。

「明日智慧空間」聯合發展計畫由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劉育東與微星科技公司資深經理賴玉琳代表雙方簽約,宣佈將共同研發如何在下一世代生活空間裡運用IA科技,以打造下一世代的智慧生活型態。

會場並展出交大建築所為高雄縣設計的公車候車亭與為廣東深圳的嘉義台商大連電子設計廠房辦公大樓,都充滿流線型的數位風格。

劉育東是美國哈佛大學建築設計博士,專長「數位建築、城市、藝術」等理論,他簽約後表示,十九世紀工業時代開始到現在的房屋建築外觀都是方盒子,樑柱必須抗風抗壓抗震,因此都是水平線條以策安全,但數位時代由於科技融入,建築外觀可以很曲線、很藝術,仍可兼顧載重抗震抗壓抗風等功能,因此,房子建築可以彎彎曲曲,建築師也可以是藝術家。

數位時代的建築空間觀念將逐漸改變,劉育東說,建築的設計內容也會隨著外觀硬體的改變而可以把數位資訊科技融入,包括資訊家電與設施,如無線設施、通訊、電腦都可融入成為建築元素,未來數位建築的新房子,打開電視就可同時上網,打開搖控器就可以聲控,這將是明日生活最新的發展。

劉育東指出,現在開始研發數位資訊時代建築,初期一定會很貴,因此,交通大學建築所與微星科技合作研發的「明日智慧空間」實體屋,先只是把四、五種資訊產品融入,例如無線手提電腦、MP3、藍芽設施,使得資訊家電的操作好像電鍋一樣那麼容易操作。

賴玉琳表示,「Innovation with style」是微星科技的企業理念,希望落實在產品設計上,因此希望明日世界空間能有資訊家電的應用,配合節省電力能源消耗的趨勢,將多運用太陽能,今天發表的MP3新產品就多了一片太陽能板,曬太陽兩天就可以充飽電力,並可延長電力使用壽命,微星自行研發的太陽能手提電腦,電壓技術瓶頸尚未解決,還要繼續尋求突破。

賴玉琳說,不過,「明日智慧空間」的LivingroomPC、影音裝置最新研發成果,則預定於九日在德國漢諾威電腦展的微星科技面積四百五十平方米的攤位展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