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聽眾對比四五和六四運動

人氣 117

【大紀元4月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蕭敬2006年4月8日華盛頓報導)今年4月5號是1976年天安門廣場四五運動30週年。觀察人士指出,中國官方媒體對30年前爆發的這場轟轟烈烈的民眾運動採取了沉默的態度。在這次聽眾信箱節目裡,我們就來聽聽幾位聽眾朋友對四五運動以及中國政治現狀的看法。

*廣場控制今勝昔*

江西的王先生認為,現在中國政治環境寬鬆程度還不如30年前。他說:

“四五運動發生在天安門(廣場)。在天安門發表意見很不容易,現在恐怕不行了。現在比過去還要差很多,不能在天安門發表意見了。”

*兩大運動都正確*

湖南的王先生說,無論對1976年的四五運動,還是對1989年的六四運動,當局都應當給予正面評價,而中國的政治改革還沒有真正起步:

“76年主要的不滿對像顯然是毛澤東,當時有一句話:秦始皇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當時不僅是政治高壓,人民的生活連基本的物資供應都很缺乏。毛澤東說,當時的形勢大好,非常好,甚麼『鶯歌燕舞』,顯然違背事實,說明他深居宮中,跟帝王一樣,這是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

對待89年的六四運動,我覺得鄧小平採取了某種實用主義的態度,他是為了穩定。我覺得,對這兩個事件都應該做正面的評價。中國的政治如果不走向民主化,抗議和示威將是永遠是一個話題。我希望不會永遠,但是中國的政治改革顯然還沒有真正開始。”

*四五時沒出動軍隊*

北京的林先生認為,四五運動的最大意義就是把毛澤東趕下了神壇。他說:

“四五跟六四的一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解放軍。六四的時候我在現場,四五的時候我也在現場。在四五的時候,解放軍是完全克制的。動用軍隊,就使政權喪失了合法性。我認為,四人幫在這一點上比鄧小平強得多。另外,四五最重大的是甚麼?就是把毛澤東趕下了神壇。”

30年前的4月5日,中國民眾以悼念去世不久的中國總理周恩來的方式來表達對文革不滿的活動,在清明節這一天達到了高潮,中國首都北京的天安門廣場聚集了百万民眾。(AFP/Getty Images)

江蘇的施先生談到四五運動和六四運動的不同命運,對中國政治改革的前景感到非常擔憂:

“我覺得,76年的四五運動和13年後的八九運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公民情緒的發洩,都是民眾為了紀念當時去世的一位總理,反對當權派,但是它們的命運卻大不一樣,一個遭到鎮壓,一個後來被平反。”

*鄧小平鎮壓示威更狠*

陝西的肖先生說,四人幫在四五運動中對民眾動用的是工人民兵和棍棒,鄧小平在六四運動中動用的則是軍隊和坦克,在這一點上,鄧小平不如四人幫:

“四人幫倒行逆施,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一些罪行。但是他們在處理四五運動的時候,沒有動用軍隊,只動用了工人民兵,也沒有動用槍支,主要是棍棒。雖然四人幫那麼可恨,但是在這個問題上,比鄧小平對89六四的處理要好。鄧小平在89六四動用軍隊、坦克,結果他的威信一落千丈,這說明鄧小平在處理民主運動的問題上做得比較欠缺。”

鄧小平在六四運動中動用的是軍隊和坦克(AFP/Getty Images)

*歷史的記憶*

山西的吳先生說,共產黨希望老百姓忘掉四五,忘掉六四:

“由於六四的原因,共產黨對群眾事件非常敏感,基本上採取遺忘政策,希望老百姓遺忘。從中共的這種表現,就可以看出他們是多麼心虛,隱藏著一個多麼大的惡夢。”

相關新聞
李家同:一支未好好訓練的百萬雄兵
全美學自聯呼籲中國政府立即無條件釋放楊建利王炳章等異議人士
香港民眾擔心經濟逐漸被中國邊緣化
歐盟反傾銷稅造成中國大陸鞋廠舉步維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