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孜爾千佛洞壁畫損毀嚴重

人氣 4
標籤: ,

【大紀元5月1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一日電)位於新疆拜城縣境內的克孜爾千佛洞,是古絲綢之路上最早開鑿的大型石窟群。這座石窟的壁畫目前正遭受氧化、起甲和洞窟開裂等病害的威脅,許多壁畫已失去本來面目,損毀嚴重。

新華社報導,克孜爾千佛洞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龍門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目前共發現洞窟三百三十九個。

克孜爾千佛洞一六七石窟的窟頂共有七層,被學術界稱為七層復鬥頂,這是中國獨一無二的洞窟。受周邊地區地震的影響,這個洞窟牆壁上的裂縫在不斷擴大,原先用水泥和石膏進行的彌合加固措施已經不起作用。

一九九九年克孜爾千佛洞周邊地區發生地震時,第一二六、第一二七、第一二八三個石窟大部分窟體倒塌了。

龜茲石窟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台來提表示,克孜爾千佛洞壁畫的狀況一年不如一年,需要盡快採取保護措施,把最好的美術、壁畫保存下來,給子孫後代留下一些佛教藝術精品。

克孜爾千佛洞的一位導遊說:現在遊客看完洞窟以後,覺得非常可惜,一方面是因為好多壁畫已經流失國外了,另一方面覺得保護太差,損毀厲害。

與中國大多數現存洞窟相同,克孜爾千佛洞也建在一座山壁上,這座山屬於砂巖,山體鬆軟,易受大風和雨水的侵蝕,加固山體也是保護克孜爾千佛洞的一項重要內容。有些洞窟所在的山體已被加固,但大多數地方還未進行。

台來提指出,克孜爾千佛洞壁畫是採用礦物顏料繪畫而成的,顏料中鉛含量大,在洞窟內濕度較高的時候,礦物顏料就會發生氧化,使壁畫變色。有些棕紅色的壁畫現在已變成了黑色,壁畫面目全非,畫中人物和故事看起來比較模糊。

龜茲石窟研究所副研究員趙莉說,對克孜爾千佛洞壁畫構成致命危害的另一個因素是起甲,由於空氣乾濕度的變化,有些壁畫受潮後開始一塊一塊起甲脫落。如果不盡快採取保護措施,這些壁畫以後就看不到了。

據瞭解,上世紀五0年代初,中國政府設立保護所開始對克孜爾千佛洞進行保護。到上世紀七0年代,因為壁畫脫落現象嚴重,不少洞窟牆壁出現大片空白,再加上洞窟處於地震多發區,窟內出現很多裂縫。當時受人才、技術、資金等制約,保護人員簡單地用水泥塗抹了洞窟空白的牆壁,這對克孜爾千佛洞是一次很大的保護性破壞,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一九八六年,克孜爾千佛洞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疆還成立了龜茲石窟研究所,加強研究和保護。

趙莉表示,要治理發生在克孜爾千佛洞壁畫上的病害,需要很高的技術,龜茲石窟研究所目前人才、技術比較欠缺,不能輕易做保護措施,否則好心辦壞事,會造成保護性的破壞,因此只能保持現狀。

相關新聞
駁斥董軍 台陸委會籲中共放棄非理性言論及作為
【翻牆必看】法國籍攝影師:難忘趙紫陽
618電商價格戰愈演愈烈 出版業抵制京東
中紀委書記罕見介入公安維穩 鼓吹楓橋經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